光伏設備國產化取得突破
1月14日,中電科技集團第48研究所推出以多晶硅鑄錠爐為代表的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太陽能光伏裝備產品。
記者了解到,該系列多晶硅鑄錠爐一次可鑄錠240kg-270kg,晶體生長速率、爐內真空度、單爐能耗等技術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外同類型產品指標。
48所所長唐景庭介紹說,48所在2006年電子發展基金中通過競標獲得200萬元經費支持用于研發多晶硅鑄錠爐。多晶硅鑄錠爐項目立項后,48所克服重重困難,設備安裝調試一次成功,鑄造出的硅錠晶體結構和電學特性全部優良,項目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完成。48所多晶硅鑄錠爐的研制成功,是我國太陽能光伏裝備實現國產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使我國的多晶硅制備技術不再受制于人,解決了我國大規模生產多晶硅錠的技術瓶頸,從而滿足國內市場對該設備的迫切需求。
據悉,太陽能光伏產業是20世紀80年代后應運而生、近年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專家預測,光伏發電將在21世紀前半期超過核電成為最重要的支柱能源。未來10年,世界太陽能電池制造產業仍將保持3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速度。作為支撐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并貫穿整個產業鏈的制造裝備(包括材料提純/硅片制造設備、電池制造設備、組件制造設備及相關的檢測儀器等),隨著太陽能電池產業的興起得到了長足發展。作為目前國內太陽能光伏制造裝備的龍頭供應商,48所在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形勢下,先后成功開發了擴散爐、PECVD、刻蝕機、高低溫燒結爐、清洗機、單晶爐、鑄錠爐等光伏裝備和產品,以最快的建設速度、幾乎全國產化的自有裝備建成了75MW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現在,國內的每一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都可看到48所的產品。
新品發布會上,有6家企業與48所簽訂了共計11.47億元的光伏產品意向書,其中多晶硅鑄錠爐就達48臺,8億元左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