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分析:中國薄膜太陽能產業期待政策助力

分析:中國薄膜太陽能產業期待政策助力

——
作者: 時間:2008-01-18 來源: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 收藏

  自2003年以來,晶體硅電池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價格已經上漲了10多倍,從當初的20美元/公斤飛漲到近300美元/公斤。在原材料的一片“漲聲”之中,業界自然而然地將目光轉向硅原料消耗量只及晶體硅電池1%的非晶硅電池。與所有新興產業一樣,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遭遇“成長的煩惱”,必須闖過若干難關。

  光電轉換效率尚待提高。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相比,盡管太陽能電池有無可置疑的成本優勢,但其5%-8%的光電轉換效率卻不到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1/2,通過技術突破以提升光電轉換效率是薄膜電池的重大課題。當然,目前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規模生產條件已經成熟,研發工作可以建立在產業化的基礎之上,這對技術的進步無疑會有所助益。

  制造設備被國外公司掌控。近幾年國內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領域有飛速發展,但薄膜太陽能電池設備市場仍然被美國應用材料、日本ULVAC和瑞士Oerlikon三家公司所瓜分。國內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同樣應該關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過高的電價,是整個光伏產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目前太陽能電池上網電價是火力發電的10倍。有專家指出,隨著環保成本的增加,火力發電的電價變換將呈上升曲線,而薄膜太陽能電池上網電價則將隨著大規模量產和轉換效率的提高而逐漸下降,兩條曲線預計將在2012年-2015年之間相交。

  市場前景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國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特征是“兩頭在外”,即主要原材料產地和主要市場都在國外。而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即便緩解了原材料難題,也無法回避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的風險。

  克服這些困難必須依靠企業和政府的協同努力。強化經營管理、加快研發進度和擴充生產規模是企業的職責;業內專家也呼吁政府充分配合,比如盡快出臺并網發電的政策,盡快解決結算方法的問題,對生產企業、用戶和設備制造商予以適當的補貼等等。同時,專家也呼吁改變當前執行的按需要提供能源的政策,建議制定能源計劃,按資源消耗的控制條件安排能源生產。

  如果企業與政府協同作戰,突破了以上難關,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或許真能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關鍵詞: 太陽能 薄膜 光通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