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設計應用 > LED逐漸在LCD背光源市場中茁壯成長

LED逐漸在LCD背光源市場中茁壯成長

——
作者: 時間:2005-08-1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逐漸在LCD背光源市場中茁壯成長


前言

  2003年彩屏手機的換機風潮帶動了的需求,尤其是彩色面板用的白光更是供不應求。根據iSuppli的統計,如圖1所示,2004年LED在背光源的應用,市場增長率較2003年提高44.5%,并開始成為LED最大的應用市場,市場占有率達25.2%,預估2005年比例將提升至26.4%,然而市場增長率僅預估15.7%,主要的原因在于彩色手機的換機需求已趨于飽和,手機產業在未達另一波3G革命前,僅為穩定的成長,將會使得LED在手機背光市場的成長有所限制。

  然而背光源的應用不僅如此,在中小尺寸面板的背光源如DSC、PDA、手持游戲機及汽車衛星導航系統等市場量雖不及手機市場來的龐大,不過白光LED卻已開始敲敲的取代CCFL,成為中小尺寸LCD主要背光源。然而在10英寸以上的LCD背光源的市場,LED目前苦于價格、技術成熟度等問題,尚未能在此應用領域中開花結果,但日本SONY公司于2004年開始銷售全世界第一臺以LED作為背光源的46英寸LCD 電視(QUALIA 005)后,打破了LED在LCD 背光源發展上由小尺寸循序發展的定律,這讓LED在背光源市場中有了更快速且多元化的發展。


價格不是進入市場的唯一門票

  日本Sony公司于2004年推出的QUILIA 005,是全世界第一款采用LED作為背光源的消費性平面電視,該產品與目前的CCFL背光源優缺點比較如表1所示。LED背光源可使紅色與綠色的表現更接近原色,色彩重現范圍達NTSC規格的105%,比CCFL為背光源的機種提升了50%。單以40英寸的機種為例,共享了325個模塊(每一模塊為GRBRG五顆LED依序排列),消耗功率達470W,比起以CCFL為背光源之消耗電力多出了62%,主要原因在于LED的發光效率仍不及CCFL。但LED的發光效率正在快速的提升中,SONY希望于2-3年內達到與CCFL相同的電力消耗,同時該公司也計劃將色彩再生范圍提高到NTSC的110%-120%。

表1. LED背光源與CCFL的比較


46英寸LED背光源

40英寸LED背光源

CCFL

消耗功率

550W

470W

290W

模塊數量

450個模塊

325個模塊

 

GRBRG五顆LED為一模塊


電視售價

97萬日幣

74萬日幣

37萬日幣

(40v-KDL-L40HVX)

LCD WEGA

NTSC面積比

105%

70%

sRGB面積比

150%


AdobeRGB

114%


資料來源:Nikkei Electronics,2004/12

  然而以LED作為背光源產品的LCD電視,在SONY的銷售策略上,是采取高單價策略,相同40英寸LCD電視,LED背光源產品價格為CCFL的兩倍。如此的訂價策略對未來后進者有或多或少的參考價值存在。不過這也間接證明LED在大尺寸LCD 電視背光源的應用中,是可以達到替換目的,但有待LED組件提供更高的發光效率,除了改善色彩表現外,節能的家電產品勢必是在能源危機下的產物,因此當未來LED發光效率再度提升之時,耗電問題也救會迎刃而解了。不過SONY直接將LED背光源切入大型LCD 電視的應用中,打破了LED在背光源應用領域發展的定式,且以RGB混色為開發方向,這與中小尺寸LCD直接采用白光LED作為背光源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因此針對以RGB 三色LED作為背光源所產生的問題,如表2所示。

  以RGB三色混光的背光模式,容易產生顏色不均勻的現象,因此就必須由增加光的路徑,改善背光結構已達成充分混光的目標。另外,由于各種顏色的LED隨時間、溫度的敏感程度因為有所差異,因此必須以color sensor或temperature sensor來控制電流大小來調整各色LED所需的光通量。不過在這方面的技術與LED已無直接之關系,反倒是在背光模塊廠商的設計中,是否了解LED的特性,這又再次證明LED組件與下游應用系統合作的重要性。

表2. 以RGB三色LED作為背光源之主要問題與解決對策

LED Back light的問題

主要發生原因

解決對策

持續性

降低顏色不均的狀況

采用RGB LED的關系

增加光路經,改良背光結構


降低色變的發生

各顏色LED發光特性隨溫度、時間變化

利用color sensor或溫度sensor

過渡性

減少耗電量

LED發光效率不足

使用高效率LED

資料來源:Nikkei Electronics, 2004/12


LED背光源之技術現況

  以LED作為背光源之發展模式,在小尺寸產品中,側面發光再加上導光板的發光模式為主要被背光源系統,不過其光的利用率僅50%,但因背光源在面板側面因此背光模塊之厚度可控制的與CCFL不相上下,但整體系統重量也相對高出許多。而在大尺寸的LCD背光源中,為了增加光的利用率,采用直下型的背光模式,將使光的利用率提升至70%,但相對厚度也由29nm增加到50nm。但OMROM的合作伙伴多摩Fine opto將LED直下型背光源的厚度縮短為30mm,該公司計劃于2005年秋季開始量產時再將厚度縮短為25mm,此時已優于利用導光板的側面發光形式,該公司有鑒于臺灣面板產業規模之龐大,已于2004年10月在臺灣地區設立分公司,為未來搶奪LCD 電視背光源市場做準備。

表3. 不同背光源系統的比較


冷陰極管(CCFL)


利用導光板

直下型


光的利用率

50%

70%

75%以上

厚度

29mm

50mm

28mm

重量

4200g

3800g

1500g

資料來源:Nikkei Electronics, 2004/12

  在直下型背光源中,LED的排列方式對其混色效果與放熱性的考慮必須擷取一個平衡的位置,如圖2所示,當LED的配置越緊密,RGB混色的效果也越佳,但其散熱性問題就較為嚴重,但若LED排列的較為稀疏,就會降低RGB的混色效果,但散熱性就會較佳。因此如何設計出混色效果良好的LED排列,與容易散熱的設計,將考驗著LED背光源設計者的智慧。除了大尺寸LCD背光應用的開發,Rohm于FPD 2004上發表NB用于11.6_的LCD背光源,更在Ceatec Japan期間展示了15英寸LCD背光源,亮度達800cd/m2,共使用136顆LED(R,B各34,G為68顆)。這顯示了已有廠商開始注意PC市場中的LCD背光源這塊尚未被開發的市場,并開始進行研發布局。

  然而,在大尺寸LCD采用RGB發展的同時,以紫外光LED+RGB熒光粉的發光模式,在白光LED市場中更被寄予更多的期望。如豐田合成于Ceatec Japan 2004中展示32英寸LCD背光源,為380nm LED+RGB熒光粉方式,數量為1200顆,消耗功率140W,白光發光效率15lm/W。紫外光LED發光效率已達40lm/W。比起2003年僅展示15英寸LCD背光源更是突破尺寸障礙。因此在LCD背光源市場中發現兩種發展模式,一類是直接以系統應用的發展是選用較為成熟的RGB三色LED作為系統背光源之組合,另一類則是本身是LED組件的開發者,以紫外光LED搭配RGB熒光粉所呈現出的白光LED,然以紫外光LED的開發。目前兩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存在,也間接證明在LED在背光源的市場中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OLED的威脅

  當全彩手機的需求創造了LED足夠的市場規模,但另一項技術更敲敲開始侵蝕LED的應用市場,那就是OLED的崛起。由圖3中,isuppli的預估與統計,未來幾年OLED將由全彩取代單色,而應用市場中,小尺寸的手機面板仍是最主要的應用,這對LED目前用在手機市場中是最大的應用市場來說,是一個威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OLED應用在PC、 電視市場要在2008年后才會出現,對LED是個相當大的機會。


  然而,LED所用的背光源主要是以LCD為主,但是在電視市場中,PDP、背投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不過在LCD產業的規模仍是持續擴大的情況下,背光源的市場是可以確定的。另外在背投中的光源也是可以考慮用LED來取代,目前雖有研究單位開發以LED作為背投背光源之產品,但目前仍鎖定掌上型機種在開發,但要切入大畫面的背投,在體積限制的考慮下,LED的亮度仍顯不足。


結語

  用LED取代傳統CCFL背光源的優點除了提高色彩飽和度、真實度以外, LED也可以融入電視劇情之內,如圖4中將電視內的色彩延伸到電視外,電視內的背光源,延伸到電視外的背光源,讓觀眾更有深入其境的感覺,LED除了作為功能性取代之外,LED比其它光源更容易提供視覺性的功能。除了背光源外,LED在照明市場的應用將被運用的更為廣泛。



關鍵詞: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