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全球太陽能行業:硅料供需知多少

全球太陽能行業:硅料供需知多少

——
作者: 時間:2007-12-13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對電池行業供需形勢的判斷需要了解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尤其是的供給量。未來供應增量包括三部分:傳統大廠的擴產、新進入廠商的產量、物理法等新技術增加的產量。傳統大廠級硅料產能在2008年翻番,2010年達到40350噸;物理法、等新技術的計劃年產能也已經超過1萬噸;包括中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國的新廠計劃產能也超過20000噸,可靠產能超過6000噸。

  硅料供應緊張有望緩解

  由硅料供應可以判斷行業供給狀況。太陽能電池根據原料來源可以分為三類:太陽能級制造的電池、循環材料制造的電池和薄膜等新型電池。

  太陽能級硅對應的量可以根據多晶硅產量及電池單位耗硅量測算得到。由于單位耗硅量逐年降低,我們預計2008年耗硅量為8.5t/mw,2010年這一數據將下降到7.2t/mw。

  基于此測算,可以計算出2007年到2010年的多晶硅電池產量分別為1577mw、3299mw、4276mw和5604mw。

  單晶硅電池原料主要為半導體行業的頭尾廢料,原料供應量按照電子級硅材料的10%扣除一定損耗測算,測算得2007年至2010年的單晶硅產量分別為427mw、588mw、786mw和1135mw。

  對薄膜及其他新型電池的估測各方差異較大,按照我們的估計,近4年的量分別為564mw、1074mw、1738mw和2365mw。這當中最主要的還是硅基薄膜電池,預計2007年硅基薄膜電池占薄膜電池的比例為56%,后面隨著CIGS和CdTe的比例提高,到2010年預計硅基薄膜的比例逐漸下降至1/3左右。

  綜合以上3大類,2007年以后根據原料確定的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分別為2568mw、4892mw、6800mw和9104mw。

  其中也存在一些變數,一是薄膜等新型電池的實際出貨量;二是循環利用的硅料的數量,畢竟,硅料價格下降將減少廢料利用的量。最重要的變數還是在多晶硅,上面的預測只考慮了傳統大廠,而新進入者的規劃產能相當驚人;另外,物理法等新技術一旦出現突破,產能的釋放也將非常迅速,但這些現在都難以準確判斷,需要跟蹤。

  對需求的預測主要基于目前各國的太陽能發展規劃,主要分析了德國、美國、日本等原有PV大國和發展較快的新興大國如西班牙、希臘、意大利、中國、印度等國。基于對主要國家未來需求量的分析,我們預計2007年到2010年全球PV需求量分別為2337mw、3433mw、4647mw和6409mw。

  過剩局面難出現

  我們預計2007年~2010年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分別為2568mw、4892mw、6800mw和9104mw。其中,多晶硅電池產量分別為1577mw、3299mw、4276mw和5604mw;循環硅料的預計產量分別為427mw、588mw、786mw和1135mw;對薄膜及其他新型電池的估測各方差異較大,按照我們的估計,近4年的量分別為564mw、1074mw、1738mw和2365mw。

  比較供給和需求可以看出,2008年之后硅料供給趨于平衡。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需求預測僅僅是在現有產量基礎上按照行業正常增長率測算的,并未考慮產能利用率的提高。

  而目前太陽能電池環節的設備利用率僅50%左右,這當中大部分是由于無法獲得足夠的原料而無法開工的,而現有設備若滿產則將完全消化增加的多晶硅。

  雖然需求不是我們分析的重點,但從全球主要的8個國家2003年到2020年的需求預測,2007年到2010年全球PV需求量分別為2337mw、3433mw、4647mw和6409mw。我們認為2008年底到2009年硅料供應緊張的形勢將得到緩解,但由于需求的強勁增長,過剩的局面料難出現,行業維持穩定增長。

  三種途徑加大硅料供應

  對于傳統大廠,太陽能級硅料產能在2008年接近翻番。太陽能級硅料產量的增加速度仍然基于對傳統7大廠的分析,除了Mitisubishi基本沒有擴產外,其他各廠均有一定程度的擴產。

  REC(以前的AsiMI)2007年基本沒有產能擴張,但在2008年產能增加一倍,從1500噸擴到了3000噸。

  Hemlock的Michigan工廠產能分兩步擴至3500t/y,一期2008年1月完成,2009年完工開始生產。

  Wacker的太陽能級硅料產能接近翻番,從2800噸增加到5500噸;勃格豪森廠投資兩億歐元,產能2500t/y,2006年開始,2007年底投產。

  擴張最快的是SGS,從2200噸擴展到8500噸,且全部是太陽能級硅材料,在2008年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級硅料供應商。

  從2009年和2010年的情況看,老牌企業Helmlock則分別以9500噸和14000噸的產能雄踞榜首。

  物理法等新技術的計劃產能也已經超過10000噸。

  鑒于硅料價格的高漲,不少企業開始嘗試用物理法等新方法生產硅料。物理法是與目前主流的改良西門子法相對的方法,不通過化學反應,只通過物理變化提取符合太陽能電池需求的硅原料。與改良西門子法相比,物理法不需要經過氣體步驟,避免了爆炸之類的風險,消耗電力更少、成本更低、需要的廠房空間更小。

  目前已經宣布要進行生產的新方法,包括物理法、流化床法、氣體沉積法等各種,其累計產能已經超過10000噸,只要這些產能中的一部分釋放,對市場的沖擊都非常大。改良西門子法、循環流化床法和物理法的電耗和成本比較可以看到,后兩種方法比目前的主流方法電耗大大下降,綜合成本也低了30%~40%,大規模生產后成本有望控制在20美元/千克以下,優勢明顯。

  對于新廠,中國規劃產能超過20000噸、俄羅斯、西班牙等規劃產能超過5000噸。除去原有大廠和采用新技術的企業,采用西門子法的新廠規模亦相當大,這當中,中國的規劃產能最高。目前已知的國內規劃產能就已經達到了25260噸,相當于2004年左右的全球產能,勢頭相當驚人。

  中國并不是唯一的執著于生產硅料的國家,國際上新進入硅料生產領域的還有很多國家,包括之前就有生產基礎的美國和日本,也包括從未大規模生產過硅料的西班牙、韓國、法國以及俄羅斯。

  綜合考慮傳統大廠的擴產、新廠的建設和新技術的使用,我們認為硅料供應的緊張形勢將在2008年底2009年初得到一定的緩解,價格也將從目前的高位有所回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