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創新項目獲國家資助 資助額至少萬元
——
大學生數百創新項目獲國家資助 資助金額至少萬元

資料圖片: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新型電動越障爬樓輪椅”
“戊戌政變前夜多維展示電子地圖”、“漢語方言對英語表達的影響”、“大學女生人際謠言傳播心理研究”……這些看上去很有趣的研究項目將由在京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主持研究,國家、學校以及指導教師將給予不少于一萬元的經費支持。日前,在京14所高校的數百項大學生創新項目獲得教育部、財政部批準,成為今年開始實施的“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首批項目。
作為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部于今年4月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申報工作。支持由優秀學生進行的創新性實驗項目,促進學生自主創新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每個項目將獲得教育部提供的1萬元資金支持。全國有60所高校獲準實施該計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14所在京院校入選。
“學生們對這個計劃興趣濃厚,參加答辯的項目就有100個,最終學校確定了50個項目。”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對入選項目,除國家資助外,該校還將按1∶1的比例再配套給予經費,指導教師也將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平均每個項目將獲得3萬元左右的經費,總資助額將達到150萬元之巨。中國人民大學不僅按國家資助1∶1比例給予配套資金,同時還設立校級創新項目,給予更多具有創新興趣的學生提供機會,每個項目將獲得該校5000元的資金資助。
學生們的項目不乏與生活密切相關、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的項目。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的“免費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及影響因素的模型研究”將給予推廣免費師范生政策提供更多參考;中央財經大學的“關于北京房價影響模型與稅收調控的研究”、“北京市公交政策優化探究”、“拼車網——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新思路”等項目都緊貼日常生活;中國人民大學創新性計劃答辯項目中也涉及到“國學啟蒙”、“北京大學生村官政策”等內容。此外,在該校確定的校級創新項目中,“火車票"黃牛黨"現象”、“進城農民工學齡前子女的教育狀況”等社會熱點問題也位列其中。(記者劉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