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舉行2007IBM Cell/B.E.校園大賽頒獎典禮
由IBM主辦,索尼電腦娛樂公司和東芝公司協辦的2007 IBM Cell/B.E.校園大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歐亞賽區頒獎典禮。在頒獎典禮上,IBM向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獲獎團隊頒發了獲獎證書和獎金。同時,IBM還宣布通過共享大學研究資助項目(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 Program,簡稱:SUR項目)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基于Cell/B.E.計算平臺開展的研究項目。IBM 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總經理朱明先生、IBM大學合作部中國區經理李晶暉女士以及IBM中國開發中心下一代計算系統軟件和生態系統開發經理王遠洪先生同獲獎高校代表出席了頒獎典禮。
為了更好地推動Cell/B.E.技術在全球的推廣,IBM從2007年2月5日起在全球25個國家同步發起了Cell/B.E.校園大賽。經過5個月的激烈角逐,來自中國高校的團隊展示了強大的實力,包攬了歐亞賽區的前四名。其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2個團隊分獲大賽第一名和第三名,來自天津大學和南京大學的團隊獲得第二名和第四名。
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總經理朱明先生表示:“憑借突破性的架構和強大的能力,Cell/B.E.已經成為業界倍受關注的處理器架構。隨著Cell/B.E.的應用領域的不斷延伸,它正在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著強大的計算動力。IBM通過和業界伙伴舉辦本次大賽,將使這一強大技術在更多年輕人中得到推廣和普及,為行業發展儲備更高端人才做出貢獻。”
基于Power架構的Cell/B.E.最初是 IBM 、索尼和東芝為游戲主機而開發的,其突破性的多內核架構和超高速通信功能大大提高了娛樂和多媒體應用的實時響應速度。結合應用于IBM高端服務器中的先進多處理技術,Cell/B.E.可有效提供“超級計算機般的性能”,特別適用于許多行業的高性能工作負載,包括數字媒體、醫療圖像、金融服務、航空航天、國防和通信行業。
李晶暉女士表示:“本次大賽取得了圓滿成功,這與眾多高校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IBM始終致力于和高校開展這樣的緊密合作,通過實質性舉措,攜手高校創造良好環境,培養實用型人才,并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以此源源不斷向社會輸送大批掌握高新信息技術的專業人才。本次大賽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次在實踐中增長技能的機會,而且必將幫助他們順利地走出校園在工作崗位上繼續創新。而在大賽中大學生展示在創新領域的實力和潛力,更我們為之欣喜鼓舞。”
在頒獎典禮上,IBM還介紹了SUR項目在國內高校的最新進展。IBM在國內引入全球性的共享大學研究資助項目,旨在加強與國內一流高校科研人員的技術合作與交流,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從2000年到2006年,IBM通過SUR項目資助了24所高校的67項研究課題,硬件捐贈總額超過8000萬元人民幣,同時為高校提供了強有力的軟件和技術支持。2006年,為了引入和推動新型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通過SUR項目,IBM分別資助了北京大學等8所重點高校的服務科學、管理和工程的科研項目和課程實踐工作。
在Cell/B.E.研究領域,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項目是其中的佼佼者。IBM在2006年首次和清華大學展開了相關科研合作,并資助了清華大學利用新型Cell及多核技術在新的平臺上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又成功申請到IBM共享大學研究資助項目的資助,并開展了基于Cell/B.E.的H.264 HD編碼器的研究項目。未來,IBM在同國內高校的合作中還將繼續推廣教育部-IBM精品課程,開展相關聯合科研,舉行Cell/B.E.高校培訓,開設Cell/B.E.學分課程,以及建立訪問學者機制,從各個方面推進Cell/B.E在國內產業生態系統形成與發展。
來自IBM中國開發中心王遠洪先生對此次的獲勝團隊的參賽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并在展望Cell/B.E.未來技術發展的同時,在國內的應用狀況作了進一步的介紹,他表示:“目前,IBM正在不斷地與客戶合作,運用IBM的先進技術和專業經驗為他們提供基于Cell/B.E.的突破性解決方案。2007年,基于Cell/B.E.的IBM BladeCenter QS20刀片系統在中國國家網格(CNGrid)實現了成功應用。此舉不僅大大豐富了CNGrid的處理器計算資源,為CNGrid用戶提供最先進基于Cell/B.E.的服務器技術,還在模擬仿真、地震預測、圖形可視化、圖形渲染、圖像及多媒體處理等應用領域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我們相信,隨著Cell/B.E.的進一步普及,更多的客戶將會體驗到Cell/B.E.在高性能計算、數字媒體、醫學影像、地震和金融服務領域的強大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