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核:中國芯片設計業的機遇
——
利用商業化IP(硅知識產權)來設計大規模的復雜系統是中國芯片設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種機遇。原因有四點。
第一,IP核交易成為IC設計企業加快產品研發進程、提升產品質量的捷徑;第二,IP重用技術前景廣闊,受到IC設計企業的重視;第三,IP核已經成為IC設計企業的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第四,我國擁有眾多的代工廠,為推廣國家IP核標準和復用提供了資源保證。
我國對SOC/IP產業非常重視,于2002年成立了“信息產業部集成電路IP標準工作組(IPCG)”。2004年,由CSIP籌建的國家IP庫正式建成,并開始正式向IC/SOC設計商、制造商提供服務。2005年8月由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等8家單位發起的“中國硅知識產權產業聯盟”(簡稱中國IP聯盟)于在北京正式成立。
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了中國IC產業的發展。利用好商業化IP同時發展好自己的IP產業是我國IC業與世界接軌的一個重要的機遇。
然而,我國IC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掌握的核心技術很少。要把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領先,在設計業尤其是IP核領域取得突破,應該是有可能的。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購買的IP核產品,18%來自境外代工廠,29%來自境內代工廠,35%來自境外IP供應商,11%來自境內IP供應商,只有7%是共享交換IP核。由此可見,本土IP的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中國需求。
我國的IP產業起步較晚,規模很小, IP核產業存在設計種類少,經過驗證的IP寥寥無幾等問題,對SOC設計和產業化形成了瓶頸。
截至目前,國內純粹依*IP經營的公司屈指可數,多數公司在涉足IP行業時極為謹慎,經常是ASIC經營、IP經營、設計服務經營同時進行。南山之橋、蘇州國芯、神州龍芯和登顛微電子等國內IP及SOC設計企業成為第一批以IP為主要方向的公司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IP核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應用的先例:上海富瀚H.264的高清解碼器IP核已經被全球著名的芯片設計公司購買了授權,開創了國內創業公司對國外大公司進行IP授權的先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