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分食熊貓:信息和家電業務再尋投資者
——
4月9日,南京市國資委與CEC、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國信")簽署協議,共同投資成立南京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下稱"南京電子")。
南京電子注冊資本為10億元,CEC占70%的股權,南京市國資委占15%的股權,江蘇國信占15%的股權。其中,南京市國資委以南京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熊貓集團)、南京華東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金寧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達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全部股權作為出資。
盡管三方簽署的協議尚需報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等部門批準,但CEC人士坦言"只是程序問題"。至此,熊貓集團等4家南京國企及旗下上市公司南京熊貓(600775)、華東科技(000727)等的實際控制人均變為CEC。
不過,對于旨在"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CEC來說,入主南京4家國企后的整合之路才剛剛開始。CEC內部人士透露,重組的最大難題,在于熊貓集團旗下眾多產業與CEC重合。
CEC曲折入主
CEC介入南京電子信息企業的重組始于2004年底。當時,楊曉堂主政下的CEC與其時的南京市國資辦簽訂重組協議,CEC入股南京長江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電子管廠。據稱,這次重組的結果讓南京市政府方面比較滿意。
2005年,楊曉堂如法炮制。當年6月30日,CEC與南京市國資委簽署協議,南京市國資委委托CEC履行出資人職責,重組管理熊貓集團、華東電子等4家南京地方國企。
但此次重組并不順利。之后,因CEC高層調整等原因,2006年10月,一度傳出消息稱重組之事“要黃掉了”。
據記者了解,由于國務院國資委對于CEC與地方國企的這種重組思路比較看重,在國資委的推動下,去年年底,南京市國資委開始與CEC重新談判。
南京國資委綜合處有關人士則對記者表示,“這中間牽扯了太多的因素,特別是3大資產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在幾家企業都持有不同的股份,重組需要經過他們的同意,各種手續辦下來,時間就接近兩年時間。”
至于CEC入主的成本,CEC集團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在兩年的托管基礎上,這次CEC的注資規模并不大。”
熊貓難題
接近南京國資委的人士透露,CEC此番與南京四國有企業的重組,最大的難題就出在熊貓集團上。
資料顯示,始創于1936年的熊貓集團,十五期間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利潤總額33.7億元,利稅67.5億元,銷售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1.7%。
熊貓集團復雜的產權結構,成為重組的第一道門檻。熊貓集團2003之前的債轉股,使得眾多的銀行和華融、信達、長城等資產管理公司都成為其股東,中間協調成本較大。
根據熊貓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南京熊貓4月12日發布的公告,華融、長城和信達三家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持有熊貓集團36.84%、6.31%和0.66%的股份,中國建設銀行則占有熊貓集團8.21%的股權。
上述接近南京市國資委人士透露,由于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利益訴求與CEC存有分歧,因此,此次南京電子只包含了南京市國資委旗下三家公司——南京新港開發總公司和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所持股權。
此外,熊貓集團大量主營業務面臨產業升級或淘汰,部分更與CEC重合,也令CEC在是否拿下熊貓集團上心存猶豫。
據記者了解,熊貓集團目前的家電業務主要是彩電和彩管業務。去年12月,熊貓集團還從江蘇省國投處,以資抵債獲得了彩管企業南京華飛25%的股份。其彩電業務目前則以南京周邊市場和海外市場為主,維持在每年100多萬臺的銷售水平,處于被淘汰的邊緣。
而業務重合則主要表現在手機業務上。目前,盡管熊貓集團的自有品牌手機"易美"已經退市,但是其為愛立信代工部分手機產品,與CEC旗下的夏新電子、深圳桑達高度重合。
在熊貓集團內部,從事手機代工業務的兩家合資公司——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愛立信熊貓)和北京索愛普天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索愛普天移動)——貢獻了大部分的營收。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這兩家合資公司貢獻了近140億元的銷售收入和接近3億元的凈利潤。
但值得注意的是,普天集團分別持有愛立信熊貓和索愛普天移動20%和27%的股份;瑞典愛立信公司和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則持有愛立信熊貓25%和26%的股份;索愛則持有索愛普天移動51%的股份。
CEC一直有重組手機產業鏈的想法,4月8日,CEC正式接手了年銷售規模超過4億歐元的飛利浦手機業務。但CEC若要整合包括熊貓集團在內的手機產能,而熊貓集團并不是這兩家合資公司的控股股東,這讓CEC的手機產能重組面臨變數。
再賣熊貓?
“這次重組并沒有涉及對上市公司的注資,熊貓集團的業務架構也不會因此發生重大變化。”4月12日,熊貓集團新聞中心有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但很顯然,對于CEC來說,正如楊曉堂此前所言:"重組的出發點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完善產業鏈,同時把各個企業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
事實上,CEC已經在與長城集團的重組上嘗到了甜頭。2005年8月,在國務院國資委的主導下,長城集團并入CEC。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公布的CEC2006年財務快報數據,全年CEC(不含南京托管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實現利潤總額16.3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創歷史最高水平。
CEC總經理陳肇雄在今年2月的公司內部會議上表示,2007年CEC仍將按照“兩年奠定基礎,三年重點突破,五年快速發展”的戰略部署,著力于推進科技創新、加強資本運作、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治理結構。
據記者了解,CEC對熊貓集團的重組計劃即將拉開,信達等資產管理公司將成為CEC資產重組的重要合作伙伴。
4月12日,CEC副總經理聶玉春、盧明、總會計師李曉春等已在北京會見信達副總裁侯建杭、總法律顧問許志超等。聶玉春表示,"CEC將加大力度削減企業層級,推進企業的調整和重組,希望與信達公司在不良資產清理、企業金融服務、資產整合重組以及現有業務往來方面尋求雙贏的合作模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為了確保CEC對熊貓集團的控股地位,華融等資產管理公司所持股權可能會過渡到CEC手中。
上述CEC集團辦公廳有關人士明確表示,對于熊貓集團旗下的信息產業和家電業務等不感興趣,"南京熊貓的電子制造、電子信息和機電儀產品對于我們沒什么意義,我們接下來要尋找重組的對象"。
此前創維集團曾明確表示了對熊貓彩電基地的興趣。業內分析,如果創維能夠接手熊貓集團的彩電業務,CEC絕對是很感興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