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推動,中外半導體公司間并購案突然增多
——
2006年5月4日,從事IP和設計服務的北京芯慧同用公司突然接到了Cirrus Logic總裁兼CEO David D. French的拜訪請求。當時芯慧同用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兼CTO羅晉和總經理倪偉新正在考慮轉型——雖然公司成立一年多就在業內小有名氣,但他們發現國內客戶對IP和設計服務的接受度不高,投資者也不太感興趣,公司很難做大做強。
羅晉和倪偉新在一片茫然中接待了French。不久后,French就建議芯慧同用和一家名為Vivace Semiconductor的美國多媒體編解碼芯片初創公司合并。隨后芯慧同用和Vivace的高層開始了互相考察,雙方都有意合作甚至合并,風險投資商也表示支持。三個多月后的9月1日,雙方決定合并,并得到了Kodiak和上海軒洲海共計750萬美元的首輪股權融資。合并后,美國將作為Vivace(芯慧同用半導體)總部和研發中心,中國將作為工程和運營中心開發中國和亞太消費電子市場。
和Vivace接觸后,倪偉新才發現,Cirrus的CEO French也是Vivace董事長,他的突然造訪是為Vivace來考察芯慧同用。不過,他也猜測說:“French也有可能是為Cirrus來尋找合作伙伴,但是發現我們和Vivace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接下來的故事印證了倪偉新的猜測。2007年1月初,Cirrus宣布以1,050萬美元現金收購2004年成立的上海科圓半導體。擁有37位員工的科圓主要開發單節鋰離子電池保護芯片,并在2005年獲得了250萬美元的第一輪投資。French表示:“收購科圓擴展了Cirrus在模擬芯片方面上的專業能力和多元化領域,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促進中國本土IP的發展。此外,通過發展設立在中國的機構,Cirrus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占據更強大且長期的戰略地位。”
事實上,這只是2006年眾多中外半導體公司間并購案的代表。06年法國湯姆遜硅器件收購了開發H.264芯片的北京中芯聯合,美國研諾邏輯(AATI)以2,200萬美元收購了上海智芯的功率管理業務——崇芯微電子。同時,2006年也出現了中國公司對國外公司業務的并購,例如上海芯原收購了LSI Logic的ZSP DSP內核部門。Skworks剝離手機基帶芯片業務,原Skyworks上海研發中心在投資方臺灣旺宏的支持下接盤。
2006年中國IC設計業并購案突然增多,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在電源管理和多媒體芯片等領域,已經出現了過熱,未來整合在所難免;二是國外公司急于進入中國市場,因此選擇收購這一最為快速的方法;三是中國IC設計公司真正融入了全球,其價值獲得了認可,這將刺激更多投資進入這一領域;四是隨著本地公司的成長,他們開始有能力買下一些國外公司的非核心業務。
在這6起中外并購中,有兩起都是來自電源管理IC領域。早在2005年,開發電源管理IC的美矽半導體被同在上海的龍鼎微電子收購。在2007年初,飛兆又提出收購臺灣崇貿。北京思旺的總裁裴石燕表示:“中國電源管理IC市場將出現一些整合。”他解釋說,過去幾年中,很多小型電源管理芯片公司突然出現,理由很簡單,加入這個高速增長的IC領域,特別是中國市場。大量參差不齊的公司在單一市場搶食,激烈競爭就會出現。好消息是價格很快下降,市場迅速增長;壞消息是,有一些公司不能夠生存。有一些供應商將尋找出路,和其它更強者合并,而有一些只會消失。他透露說:“一些美國主要供應商也找到了思旺,談判還在進行中。不同的是,思旺已經實現了贏利,并且增長勢頭非常好。因此我們有更多的選擇。”
而原中芯聯合總經理、現湯姆遜硅器件中國區經理邊曉春先生則認為,整合則會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發生。他笑道:“中國目前有400多家IC設計公司,而全球也才400多家。從長期來看,即使中國公司能夠占領全球20%的市場,也才80家左右能夠生存下來,其余的公司將被淘汰。”
而2006年歐美公司大量收購中國公司,則表明其急于進入中國市場。大多數時候歐美公司購買一個公司只是為了獲得技術,這仍然是法則。但他們收購中國公司,則主要是為了獲得中國的運營團隊和本地關系,更快進入中國市場。裴石燕指出:“中國電源管理IC市場增長非常快,而一些大型美國公司未來的銷售預測卻顯示出下降趨勢。顯然,他們沒有能夠加入到中國這個狂歡的派對中來。他們非常希望盡快加入,而購買一個中國公司看起來是簡單和快速的方法。除了收購外,一些公司也在試圖和中國IC設計公司建立ODM模式的合作。”例如,在美國官司纏身的AATI收購崇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而Vivace和芯慧同用合并也是同樣的考慮。Vivace也是一個初創公司,和芯慧同用合并的時候,芯片還沒有推出,而芯慧同用還沒有涉及芯片業務。Vivace總裁兼CEO Cary Ussery表示:“從一開始,你就需要全球化的視角,思考如何利用北美的技術和商業智慧,獲得中國的市場。”現為Vivace公司COO的倪偉新表示,無論是從技術、市場、銷售渠道還是從人力成本來講,光是美國團隊很難進中國市場,而我們有一定社會影響、市場渠道和商業運作能力,他們需要中國營運和技術團隊的支持。正是借助中國團隊,合并后Vivace很快和華旗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共同開發PMP等產品。
衡量初創公司成功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上市,二是被收購。對于中國IC設計公司來說,被國外公司收購,也表明了其價值獲得了認可,這將刺激更多的投資進入這一領域。在幾宗并購案中,致力于H.264芯片的中芯聯合屬于開發前沿型技術的公司。邊曉春表示:“被收購證明了中國IC設計公司也能夠開發前沿技術,這將促使中國IC設計業的精英和投資者敢于做一些前沿的產品和技術。”裴石燕也表示:“這的確體現了中國初創公司的價值。無論是我們收購國外公司,還是反之,并不重要,因為交易的雙方都認可對方的價值。只要存在價值,買和賣就會發生。過去20多年來,我目睹了很多這樣的交易,主要是在美國。現在它開始在中國發生,對于中國初創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
在2006年,也出現了兩宗中國公司收購國外公司非核心業務的案例。裴石燕認為,隨著中國IC設計業高速增長,中國公司收購國外公司的現象最終會發生,但他認為目前還不是收購國外公司的最佳時機。他解釋說:“主要有兩點,一是IC產品的生命周期,它正變得越來越短。如果收購一家國外公司,最好想清楚,如何在大約1~2年奪回這些資產,而在很多情況下,這并不容易。二是IC設計公司價值的流動性。它的價值通常集中在公司內部少數關鍵員工身上,如果不能夠長期保留住這些員工,就失去了所購買公司的重要價值。當然,如果收購是為了獲得這些領域的客戶,又是另外一回事。”
而原Skyworks上海研發中心(現更名Ascend technology)接盤Skyworks手機基帶芯片業務,就是為了獲得該領域的產品和客戶。由于2G手機基帶芯片已經很成熟,Ascend并沒有接手Skyworks基帶芯片研發團隊。Ascend負責人朱曉東表示:“獨立后,我們將立足于中國市場,開發適合中國特色的方案,而不是全球四處出擊。由于原來公司要養很多人,而且還涉及了多個領域,攤子鋪得很大,芯片價格高,獨立后操作方式更靈活,價格也會更有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