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平板電視座次排定 國產巨頭跌出第一陣營
——
集體下滑
“今年一季度平板電視座次基本排定。按銷售額,夏普、三星、索尼、東芝和LG分列前五。”昨天,蘇寧電器華北地區執行總裁范志軍不經意間透露出一個驚人消息:“國產巨頭集體跌出第一陣營。”
范志軍的數據來自北京蘇寧對今年來截至上周末的平板電視銷售統計。考慮到外資與本土彩電的銷售差距以及距季度末僅一周時間,范志軍認為該排位基本可代表一季度的市場格局。“我相信在其他連鎖企業,情況也類似。”范志軍表示。
范志軍的預測基本正確。在北京國美,三星、LG、東芝和索尼占據了平板電視銷售額前四名,國產彩電中業績最好的創維排在第五位。大中前三名也依次被LG、索尼、夏普占據,國產彩電中只有創維奮力占住第四名。綜合三大連鎖統計,作為第一陣營的市場前三名牢牢被外資巨頭占據,國產彩電集體失語。
“去年一季度國產與外資平板銷售額對比還是6∶4,第一陣營清一色本土品牌,現在比例完全顛倒了。”范志軍透露,緊鄰北京的天津市場情況也類似。如夏普2006年初在
天津蘇寧的排名幾乎落后所有國產巨頭;時隔一年,其不僅躍居市場第一,約15%的市場份額在天津蘇寧也保持了絕對優勢。
反攻倒算
在大中電器彩電部副經理鄭杰看來,本土巨頭痛別第一陣營,主要受累于喪失了價格優勢。“對消費者來說,如果同等尺寸平板外資與本土品牌價差還不到1000元,當然會選擇外資品牌。”鄭杰預測,今年外資品牌還將繼續擠占國產平板的份額。
與鄭杰的話相吻合,經過今年一輪輪的降價升級,外資品牌已大大縮小與本土平板電視的價格差距:32、37英寸液晶價差往往在1000元左右,46、47英寸液晶價差也從原來1萬元縮短到2000-3000元左右。部分外資平板特價機售價甚至已低于國產同尺寸中高端機型。如上周末在北京蘇寧,三星32、46英寸液晶特價機價格已與海爾32、47英寸價格相同;飛利浦37英寸液晶特價機甚至比創維37英寸屏變液晶便宜1400余元。在大中,東芝32英寸液晶特價機售價5778元,比TCL32英寸還低1000余元。
“以前32英寸液晶中外品牌價差在3000元左右,那時本土品牌占壟斷優勢。但本土彩電不掌握液晶面板,缺乏進一步降價空間,因此無力應對外資的真正降價。”范志軍透露:“由于前兩月份額提升迅速,夏普、三星、索尼都調高了今年對中國市場預期,新一輪價格戰4月初又將打響。”
“夏普今年期望通過價格策略,在中國實現50萬臺液晶電視銷售,同比增長至少5倍,奪取外資液晶電視老大。”夏普中國公司總經理林挺慶證實了范志軍的說法。
未來機遇
“2000年,索尼曾經在中國市場創造銷售50萬臺CRT彩電,凈利潤超過長虹500萬臺CRT彩電利潤的神話。如果夏普、三星今年在中國市場也賣出50萬臺液晶,歷史或將重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對此表示出深深擔憂。
“當一個產業的絕大多數制造商,都將自己利潤建立在上游制造商的降價基礎和空間上時,這個產業的生存能力就很值得懷疑。”范志軍昨天分析:“國產彩電敗出第一陣營的真正原因,還是沒有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現在平板電視品牌集中度還不高,仍然有一批做IT、通信、AV起家的企業在做液晶電視。今后3到5年這些沒有產品特色的二三線品牌將很難生存。”
范志軍認為,盡管不掌握液晶面板,但國產彩電在應用技術上實際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如創維、海信去年推出可錄液晶和可以使用U盤的液晶,將液晶電視應用功能擴展,其技術甚至比LG還早推出半年。“去年世界杯期間,創維就靠可錄液晶,打敗了絕大多數外資巨頭。”范志軍表示。
康佳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郭強對此也表示贊同。在郭強看來,平板電視雖然面板因素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數字處理芯片。日、韓彩電企業在面板上有優勢,但在數字芯片上卻與中國企業一樣,多使用美國芯片。因此,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在平板電視上實際處于同一起跑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