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制造中國轉移潮起 印度半路搶截
——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半導體和電子投資及基金管理公司——時代創新投資公司(以下簡稱“時代創投”)——的董事長,他投資的一個項目公司——華元半導體有限公司——進行的一項海外收購進入了關鍵的談判期。
收購對象是一家美國芯片上市公司的部分資產。由于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持續虧損,這家美國芯片公司預備出售旗下的一個6英寸晶圓制造廠。
在眾多競買者中,時代創投頗具優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芯片業在當前的全球產業轉移中的不斷壯大。然而,就在此關鍵時刻,一支來自印度的競購團隊,成了“攪局者”。他們頻頻造訪硅谷,多次表達收購愿望,“競購價格被不斷提高”。
印度發力芯片業
馬啟元對記者表示,素以軟件業發展著稱的印度,盡管目前在硬件制造業的根基還很薄弱,但一旦印度政府下力氣發展芯片工業,那么今后時代創投在類似的并購項目中將平添對手。“我們已經感到了危機,這是不容小覷的競爭者。”馬說。
而今年春節期間來自印度的一則消息,更加劇了馬啟元的這種擔憂。
2月22日,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將頒布該國首個半導體產業投資獎勵方案
。盡管具體細節要在隨后一個月才能揭曉,然而這份融合了美、韓、中等多個國家芯片優惠政策的方案已經顯現出“炸彈效應”。
據了解,這份半導體獎勵方案的誕生,是應印度半導體業者提出的要求,旨在吸引海外芯片大廠進駐印度。
根據美國《電子時報》報道,該投資獎勵方案指出,在印度經濟特區內投資的半導體企業,10年內可享受20%的成本優惠補助,同時還可享受其他一些獎勵政策;對設在特區之外的半導體企業,未來10年,印度將給它們25%的成本優惠。其中,政府方面的補貼將以稅收減免和無息貸款的形式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無息貸款政策,優惠力度非常大。”馬啟元表示,在中國,不少地方政府為扶持產業常常采取地方政府貼息的政策,比如上海市政府貼息1.5%,北京市政府貼息2%,可是這些貼息幅度,對比銀行5.5%的正常工業貸款仍有差距。由于建造半導體晶圓廠耗資巨大(一個8英寸晶圓制造工廠前期建造成本通常高達10億美金),每年的貸款利息仍給企業造成了很大負擔。
馬啟元還認為,該方案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適用范圍廣,享受投資鼓勵政策的,除了半導體制造業本身,還包括了與半導體相關的產業項目,如納米技術、太陽能電池、顯示器制造等。這些同樣對技術要求較高的相關產業,將進一步促進半導體制造業本身的成熟和進步。
印度半導體協會(ISA)駐班加羅爾機構主席Poornima Shenoy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這份投資獎勵方案曾遭到印度財政部拒絕。這是因為印度政府向來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較為薄弱的印度不具備發展硬件制造的條件,且因為半導體制造的高度自動化不能帶來大量就業,卻需要政府的大量資金投入。
“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Shenoy表示,對投資半導體獎勵案一直持疑慮態度的印度財政部長在去年12月的財政部年終預算案講話時,正式承諾將支持發展半導體工業。
此外,除了印度中央政府,這項方案還獲得印度東南部安德拉邦政府的全力支持。該邦政府正推動建立半導體城市的計劃。
Shenoy對記者表示,印度目前已具備產業生態體系,至少可以擁有2到3個半導體工廠。而且,目前印度政府正就10多個項目進行談判,預期五年內可以吸引近150億美元直接外資,未來十年內可以吸引500億美元的直接外資。
中國政策缺位
“聯想到我們國家的18號文件,我真為中國半導體業的未來擔憂。”馬啟元說。
有著焦慮心情的遠不止馬啟元一人。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表示,印度對半導體的扶持政策肯定對中國有影響,特別是在中國的相關產業優惠政策遲遲未出的情況下,海外資本的流向將變得更加不確定。
據本報了解,就在今年農歷春節到來之前,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已聯合長三角地區的其他協會和集成電路企業,向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去了一封呼吁信。
“芯片行業是國家戰略產業,我們正處在由孕育到起飛的關鍵時刻。”蔣守雷表示,縱觀全球芯片業大國,沒有哪個不是依靠政府持續強力的支持發展起來的。然而,在我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鼓勵政策卻遲遲不到位,已經影響到了我國芯片企業的發展。
事實上,國務院2000年6月24日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俗稱“18號文”)曾經對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6年來,中國芯片產業投資總額達到200億美金,相當于2000年前30年投資總額的5倍以上,其中吸引外資占一半份額。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長三角、京津環渤海灣、珠三角和中西部4個產業基地布局,全國芯片企業總數達700余家。此外,中國半導體產業“垂直分工模式”的產業體系也已初步形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