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社長3年更換制”搞垮日本企業

爾必達前社長坂本幸雄:“社長3年更換制”搞垮日本企業

作者: 時間:2015-12-22 來源: 技術在線 收藏

  以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收購美國飛思卡爾(Freescale Semiconductor)為開端,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收購博通(Broadcom)、英特爾(Intel)收購阿爾特拉(Altera)、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收購閃迪(SanDisk)——在2015年,行業接連不斷地出現收購金額超過1萬億日元的大型企業收購項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4674.htm

  隨著中國的政府背景投資公司紫光集團注資西部數據、收購美國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的消息傳出,2015年成為了“中國半導體”存在感快速提升的一年。

  將目光轉向日本,作為日本國內的半導體翹楚,東芝正因為會計造假問題而動蕩。瑞薩電子當前的業績雖然有好轉趨勢,但中長期的前景并不明朗。

  對于半導體行業今后的勢力平衡、日本制造業的未來等問題,曾經叱咤風云的經營者作何看待?記者采訪了存儲器前代表董事社長、現咨詢公司“WIN Consulting”代表董事的坂本幸雄。(采訪人:大下淳一)

  ——坂本先生怎么看半導體行業現在的動向?

  我從很早以前就一直在說“擠不進世界前三就無法生存”。現在的情況是“只有前兩名能夠生存”。雖然進入了三甲,但還是不夠的。

  能夠在今后生存下去的半導體企業,應該會分成4種類型。分別是像美國英特爾和美國高通一樣“擁有強大IP的企業”,像TI(美國德州儀器)和索尼(SONY)一樣“擁有自主技術經驗的企業”,像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一樣“擁有低成本制造技術的企業”,以及像臺灣臺積電(TSMC)一樣“擁有壓倒性產能的企業”。

  再就是擁有低功耗技和TSV(硅通孔)等尖端封裝技術、提供一站式服務等差異化要素的企業。

  在世界半導體市場上,日本的份額曾經超過50%。現在估計只有15%左右。今后5年內有可能跌破10%。

  展望未來的10年,在日本的半導體行業中,能夠生存下去的估計只有索尼的圖像傳感器。除此之外,就要看東芝所采取的行動了。

  ——東芝不僅受到會計造假問題的打擊,在NAND閃存業務上長年合作的閃迪還被西部數據收購了。

  我覺得現在東芝的處境最艱難。關于NAND閃存,英特爾正準備在中國投產。英特爾采取的戰略,應該是放棄通過NAND盈利,使NAND完全淪為大路貨。如果不是如此,他們就不會進入中國。

  對英特爾來說,只要能通過NAND周邊的控制器、應用處理器和IoT(Internet of Things)維系經營就可以了。這與撤出DRAM市場時采取的戰略是一樣的。

  三星和韓國SK海力士(SK Hynix)在中國已經有了生產基地,隨著英特爾的加入,將會形成3家大型NAND制造商在中國生產的格局。NAND是各種技術經驗的集合,也就是說,這些技術經驗將會流入中國。閃迪也可能會(通過注資其母公司西部數據的紫光集團)向中國投入技術經驗。

  倘若果真如此,NAND的價格自然會大幅下跌。而DRAM還沒有在中國正式投產的跡象。因此,相對于DRAM,NAND的價格會暴跌。東芝沒有DRAM,如果不提前采取措施,估計處境會非常艱難。

  半導體市場預計將從2016年開始走下坡路。因為發揮帶動作用的中國和智能手機市場一直在走低。殺手級產品、殺手級國家現在是空白的。

  ——中國不僅接納外資企業,而且準備在政府的扶持下,實現半導體的內制化。有消息稱紫光集團正在注資多家半導體企業,還計劃收購美光。據說液晶面板巨頭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 Technology Group)也將投產DRAM。

  我認為中國的戰略首先是向其他國家的企業購買(半導體業務和技術),如果買比較難,就把人才挖過來。

  當中國實現半導體內制化的時候,成為巨大優勢的不是人工成本,而是折舊成本。半導體和FPD的折舊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如果政府幫助減輕折舊的負擔,企業將會取得豐厚的利潤。

  但在中國,這種方法適用于BOE等企業的液晶生產,但并不適合半導體生產。(中國的大型半導體代工企業)SMIC的實力還太弱。SMIC因為過度建設半導體工廠,現在這些工廠成了燙手的山芋。

  三星是在少數網點集中生產,英特爾的網點雖然分散,但產品的附加值足夠多。中國如果不對生產基地進行集中,繼續維持現在的情況,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盡管如此,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存在感今后肯定還是會增加的。

  ——日本的半導體行業令人堪憂。電子行業也繼續著苦戰。問題出在哪里?

  社長換個不停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換社長是以3年為單位,就不可能制定出放眼5年、10年之后的戰略。而公司的戰略不堅持5年是不會發芽的。

  社長的報酬也比歐美少太多。歐美的經營高管盡管擁有龐大的資產,但依然活躍在第一線。

  由現任社長指定新社長的做法也很奇怪。這樣一來,反對社長的人絕對當不上社長。話說起來,日本企業也就沒有罷免社長的嚴密機制。

  在當今的日本半導體和電子行業,幾乎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經營者。像(軟銀的)孫先生、(優衣庫的)柳井先生那樣的夢想家在日本太少了。

  ——坂本先生領導的存儲器在破產后被美光收購了。之后,爾必達的管理有沒有大的改變?

  自從阿普爾頓(2012年2月因飛機事故去世的美光前CEO史蒂夫·阿普爾頓)去世后,過去那種經營高管大包大攬的做法似乎從美光消失了。通過設置大量的中層管理職務,業務的責任劃分變得模糊不清。

  我在爾必達的時候,量產時間比三星晚半年左右。現在差距拉大了。這是不是因為無謂的工作增加了?對此我感到有點擔心。或許有人會反對,但我覺得,半導體企業還是需要能夠以強烈的個性帶動員工的領導。

  關于阿普爾頓,我想到了一件事,在爾必達破產后,當時的美光高管曾對我說:“坂本先生,我們差一點也要破產”。當時,阿普爾頓似乎想要投資工廠,但CFO說:“現在不能支出現金”,沒有同意。當時正是因為留下了現金,美光才得以死里逃生。

  CEO、CFO,以及CTO能否獨立發揮作用——這對企業經營具有重要意義。CEO可以不是技術專家,但重要的是能不能與CTO、CFO認真進行討論。

  ——在日本的半導體和電子行業出現的動向,今后是否也會延伸到其他行業?比如現在實力還比較強的汽車行業。

  汽車必然也會出現同樣的動向。你坐過特斯拉(Tesla Motors)的汽車嗎?我有機會坐過,感覺就像是“奔跑的計算機室”。豐田能夠制造出那樣的汽車嗎?那種內飾和外裝都充滿了想象力的汽車。

  美國谷歌(Google)開發出了汽車,美國蘋果(Apple)應該也會開發。如此一來,三星也會跟進。到那個時候,就要看豐田怎么做了。

  在某些領域,日本也是有機會的。比如說保健和醫療。我們可以構建在家中監控健康狀態的機制,向海外出口這種機制。這其中隱藏著商機。再就是機器人。

  ——在兩年前的采訪中,您曾經說“想在日本產業界和海外之間發揮橋梁作用”。現在,您以顧問的身份關注行業的發展,今后會不會重新參與企業的經營?

  這個可能性應該是有的。我現在接到了很多的邀約。



關鍵詞: 爾必達 半導體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