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充電難,燃料電池車來攪局?
最近,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興起了一種新型動力系統,名為燃料電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3128.htm作為兩種投放市場不太長時間的新型環保車輛(EV以三菱的MiEV于2009年投放市場計算,至今為6年;FCV以豐田的MIRAI于2014年12月投放市場計算,至今為1年),評價其優劣性,至少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社會普及的難度
某種技術在其他替代技術的環伺中脫穎而出,不僅取決于該技術的先進性,還取決于是否能夠獲得較多的廠商利用這種技術進行生產、擴展性研發。因為技術只有在進入市場后仍能不斷地進行擴展性研發,才能不斷地獲得新的生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消費者,使該技術能夠占領市場并延續下去。
這一點,當年家用錄像機市場上,VHS和Betamax的規格之爭、近年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AndroidOS對WindowsPhone之爭,莫不暗示著這一道理。
另一方面,即使某種技術“先進”、技術含量高,充其量也只能是陽春白雪。如果不能獲得大量廠家的支持,或擁有滿足社會需要的產能,就無法攤薄研發成本。而價格居高不下的話,也只能導致消費者的敬遠,最后導致該技術的消亡。
將EV和FCV相比較,也會發現這個問題。
EV的優勢是結構簡單,研發成本低,在改進傳統汽車的驅動系統等之后,就有可能取得成績,因此新興廠家入行容易。現在世界范圍內,不僅傳統的汽車廠商,新興廠商也紛紛進入EV研發領域,很多新興廠商已經取得遼不凡的成績。如美國的特斯拉,中國的比亞迪,都是屬于非傳統汽車行業的廠商。僅在中國國內,據介紹,這樣的廠商數量很多,品牌也有幾十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