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終布局VR大計 看看到底有哪些干貨
關于 Google 在虛擬現實技術上的打算,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廉價的紙盒子 Cardboard 和一個可容納16只 GoPro 相機的托架 Jump。從技術的角度看,前者用來消費內容,后者用來生產內容,這個布局無疑是完整的。但是,這里的“內容”究竟指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2695.htmVR“內容”:跳到另一個真實空間

Jump 項目負責人在 Google 亞太區年度媒體會議(APAC)上的分享,或許能幫我們找到答案。 Steven Seitz 說,Jump 的意思就是“跳到另一個真實空間”,而 Google 要做的就是讓人們更便捷地,在另一個真實空間“身臨其境”。
“便捷”說的是廉價的 Cardboard 盒子,也說的是開始支持360° VR視頻的 YouTube;“身臨其境”說的是把全景真實世界收入眼中的 Jump,以及 Jump 背后先進的視覺補償算法。
這就是 Google 眼中的VR“內容”,不同于 Oculus 和 Vive 的虛擬場景游戲,也不同于 Hololens 的全息電腦交互,比后兩者要“輕”得多。

這也就解釋了 Google 為什么專注于“體驗不那么好”的 Cardboard 紙盒,而不是開發更先進的專門VR設備。Steven Seitz 承認 Cardboard 體驗確實不是最好的,同時詳細解釋了原因——Cardboard 試圖兼容多個不同尺寸的手機,需要用到標準不一的手機傳感器,性能千差萬別的運算處理器,而且手機屏幕并不是專為近距離觀看而設計的。但他說,從另一個角度看,手機是使用成本最低的,而且下一代手機一定會比現在的手機更適合VR。現在只是 VR 技術普及的早期,下一代手機的VR體驗一定會越來越好。
VR技術的核心:3D計算機視覺

在領導 Jump 項目之前,Steven Seitz 已經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引入多個 Google 的產品,例如 Android 相機中的“鏡頭模糊”特性,通過算法讓手機也能拍出“背景虛化”的照片,就像單反和微單相機一樣。這里用到的主要算法是前景和背景的識別。

另一個項目是 Google 地圖的景點“3D Photo Tour”功能,在地圖里提供知名景點的多角度的畫面。這里用到的主要算法將用戶拍攝的多個角度照片對應到立體的空間中,還原實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