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博會而來的思考:機器人在3C行業的市場
今年工博會什么最火?答案顯然是機器人。再往上數兩年,仍是機器人獨領風騷。在熱了這么多年后,機器人規模應用也有所突破。機器人廠商開始緊盯3C行業。繼汽車行業之后,未來幾年3C將是機器人規模應用的主戰場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2625.htm在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的展臺上,柯馬(COMAU)機器人的外飾統一由紅色改為銀灰色。這家公司正在通過改變產品顏色釋放出市場策略的轉移:將關注點從傳統的汽車制造業轉移向3C(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行業)等一般工業市場,并陸續推出更多小型化的機器人產品。
在汽車工廠中使用的機器人體型龐大,存在著傷人的可能性。其此前身披醒目紅色外衣的柯馬機器人,更多的意義在于警示操作人員存在危險性。

柯馬改色的舉動,代表著國內機器人行業的一種新趨勢,廠家們越來越看重新興的應用領域,并爭相推出小型機器人甚至人機協作機器人,以應對市場需求。此前,ABB已經開始銷售其雙臂協作機器人YuMi,在這一領域,庫卡的旗艦產品是LBRiiwa,它們都是體型小巧、能與人協同工作的機器人。
汽車行業仍是工業機器人在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對于各家機器人公司而言,其市場格局目前難以撼動。但是,包括手機制造在內的3C行業,則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機會。
柯馬中國副首席執行官賀萬民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機器人保有量超過10萬臺,3C市場則在1萬臺左右,他判斷未來幾年3C市場的機器人應用規模將遠超汽車行業。
柯馬全球機器人事業部首席運營官馬蒂亞斯?維柯蘭德(MathiasWiklund)告訴記者,明年該公司在國內的機器人銷量預計可達到3000臺以上,其中至少20%將來自3C應用領域。而今年1500臺的機器人銷售目標中,來自這一市場的比例還很小,因為其Racer3等應用于3C領域的主要機型在7月才剛剛推向市場。
機器人廠家的潛在客戶們,也在尋求應用更多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英華達這樣的大型代工廠,它的主要業務是接受歐美廠家的委托組裝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
在工博會同期舉辦的中國機器人高峰論壇上,英華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洪智忠介紹稱,目前機器人在手機的測試及包裝等環節應用較多,以測試環節為例,通常的操作方式,是配置一臺機器人替代操作工人,在生產線上自動抓取已經完成組裝的手機產品,放置到屏蔽盒中進行WiFi、3G等功能測試,并根據是否存在異常歸類產品。
洪智忠表示,在工廠人力使用數量最多的手機組裝環節,目前仍然以人工操作為主,因為其“機器人換人”過于困難,目前的加工步驟只有人手的靈巧性可以應對。對于這家身處競爭激烈市場的代工廠而言,目前機器人在3C領域的應用方案尚不完全成熟。
在同一場合,摩托羅拉(武漢)移動技術通信公司技術總監肖建凡則表示,手機制造自動化目前的制約因素之一,是手機產品設計過程中是否考慮到自動化生產的需求,比如攝像頭等物料是否為標準件,以方便機器人在生產線作業時便捷、連續地取放。
賀萬民也認為,在3C領域應用機器人的過程中,產品制造商、供應商以及機器人廠家需要形成生態鏈,共同在生產流程中為適應自動化需求做出調整。
ABB機器人與應用業務部市場經理潘家壽舉例稱,此前在對鼠標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時,對其設計環節進行了調整,一道原本需要使用兩個零部件的工序,變為只使用一個零部件,這樣可以減少機器人的作業難度。在完成改造后,該生產線減少了兩班約10名工人的使用。
這或許是手機廠商們值得效仿的對象。對于機器人公司們而言,它們已經準備好了用于投放3C市場的機器人產品,而接著要做的,是與上游的廠商們攜手,并且說服其做出適當的改變,讓“機器人換人”在生產線上的更多環節得以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