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印度崛起難以阻擋,中國制造狼真要來了!
每當深圳有制造廠倒閉,總會引發對中國制造前途的擔心,最新事件是曾經中興華為的供應商福昌電子倒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1134.htm有朋友問能否統計今年深圳產業鏈企業倒閉了多少?或許政府有相關數據,可惜從來沒公布,雖然時不時傳來工廠倒閉消息,可惜老杳無法提供具體數據。
工廠倒閉只不過是現階段中國制造的縮影,其實真正的危機不是中國制造產業鏈的整合,而是南亞東南亞制造的潛在崛起。
三年前,手機中國聯盟曾在深圳接待印度手機行業協會的相關人員,印度希望幫忙轉移手機制造產業,吸引更多大陸企業去印度投資設廠,可惜當時感興趣的企業并不多,雖然印度市場上銷售的手機基本都是中國制造。
過去一年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談判七月基本達成一致,大多數手機元器件進口將取消關稅,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也開始 強勢鼓勵外資企業去印度設廠,鑒于整機進口的高關稅和元器件的零關稅,對于手機品牌而言在印度設廠成為必然趨勢,近期報道包括華為、小米、聯想等都已經啟 動印度工廠的建設,富士康計劃中的工廠更超過20家。
巨大市場潛力、印度政府大力提倡、關稅優勢固然是推動手機制造向印度轉移的重要原因,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大陸勞工成本的迅猛上漲,按照一位朋友的說 法,印度工人工資只有大陸的四分之一,因為老百姓一般信教,印度個人的工作態度相比大陸也更好,反映到制造上質量也更有保證,對于利潤很低的制造業而言, 印度對于廠商的吸引力變得越來越大。制造向南亞東南亞轉移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威脅中國制造的不僅僅是生產成本,也包括印度中低端手機品牌的崛起,雖然這兩年諸多大陸手機品牌挺進印度市場,不可否認的是本土品牌如Micromax、 LAVA等在印度市場的崛起,有大陸IDH的支持,這些品牌在中低端市場產品質量并不輸大陸品牌,市場份額更遠超大陸品牌,而公司運營因為語言、國際交流 等優勢也遠比大多數大陸品牌更國際化,也許像華為、OPPO、VIVO這些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印度廠商難以模仿,那些沒有核心技術、缺乏明顯特點的大陸廠商 在與印度本土品牌競爭中還真沾不到半點便宜,國際化運營差距可能更大。
現在的印度就像20年前的中國,面對印度制造崛起的灼灼逼人,大陸產業鏈出路只有一個,制造向創造升級,話題很老,幾年前也許還沒有如此迫切,隨著印度制造的崛起,狼真要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