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求美國科技公司服從政府管控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都把該國巨大的市場當作與美國科技公司博弈的籌碼,現在它要求一些美國公司直接承諾遵守一些有爭議的政策。這些政策可能會要求公司向政府提交用戶數據和知識產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80310.htm三位了解內情的人說,今年夏天早些時候,中國政府向一些美國科技企業發送了一份文件,要求它們承諾不會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并且會在中國境內保存中國用戶的數據。這三位人士要求匿名。
信中還要求美國公司確保其產品“安全可控”。這是該領域的一句行話,行業團體稱,可以借此迫使企業建立允許第三方訪問系統的“后門”,提供加密密鑰,甚至交出源代碼。
該文件突顯了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產業施加影響力的方式。北京方面計劃下周在西雅圖舉辦一場科技論壇,讓掌管中國互聯網的魯煒與蘋果(Apple)、Facebook、IBM、谷歌(Google)和Uber等科技企業會面。這場論壇顯示出,中國可以讓一些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參會,盡管奧巴馬總統表示,中國反競爭的行為正在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這個論壇的時間安排配合了習近平首次對美進行國事訪問的安排。
對于美國科技企業來說,這種情況頗為棘手。許多公司希望能趕在本地競爭對手占據市場之前,抓住中國的商機。但它們必須謹慎行事,因為中國政府對一些問題相當敏感,比如內容審查和安全問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但Facebook和谷歌都遭到了中國網絡過濾系統的屏蔽,無法在該國提供核心業務。
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有哪家被邀請參加西雅圖科技論壇的公司收到了承諾書。一名知情人士說,該文件的發送方是“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很可能是在中國互聯網主要監管機構的壓力下發送的。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官員希望這些公司何時對這份承諾書做出回應,但他們可能希望在下周的科技論壇上,或者是中國互聯網監管部門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辦的互聯網大會上看到一些跡象,知情人士表示。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沒有回應對這份承諾書發表置評的傳真請求。
Uber、蘋果、谷歌、IBM、微軟和Facebook尚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該承諾書使用的措辭與最近頒布的《國家安全法》相似。該文件的開頭是:“本公司嚴格遵守‘不損害國家安全,不損害消費者利益’兩條底線”。它還要求該公司作出六項承諾,其中一些看似無害,如保證產品的安全性等,有些則不然,比如配合外界“產品的安全可控”進行檢查。這可能是在暗示,同意中國對產品進行監控。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官員曾試圖說服美國公司支持一些不同類型的聲明。在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去年主辦的一場會議上,他們讓與會者對一份聲明提供反饋,但只留出了很短時間。該聲明稱,各國應當有權制定自己的互聯網法律,即使這些法律授權對互聯網進行審查和監控。因為遭到反對,這份聲明最終遭到放棄。
簽署新的承諾書,將會開創美國公司公開與北京方面合作,使其能夠窺探用戶的先例。相反,拒絕簽署會給進軍中國廣闊市場的公司帶來新的限制或處罰。
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公司會設法在中國按照北京方面的意愿行事,同時在美國開展游說,呼吁就中國的一些法律表達反對。它們稱,這些法律限制市場準入,迫使企業進行技術轉讓。
為了保護在中國的業務,一些公司已經轉讓了知識產權,并與潛在的中國競爭對手開展合作。一些公司承諾做出大規模的新投資,并使用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喜歡的說辭。
叫車服務公司Uber的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最近發表講話時表示,該公司帶來的進步“必須與穩定性相和諧”,中國官員經常使用類似說法來顯示社會及政治動蕩的危險。IBM在中國的營銷材料使用了“構建和諧社會”、“中國夢”等說法,后者是由習近平創造的短語,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復興。
本月早些時候,戴爾(Dell)承諾未來10年在中國投資1250億美元,這一金額大約是該公司在2013年私有化時市值的五倍。思科公司(Cisco)在6月份承諾,未來幾年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高通(Qualcomm)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該公司將幫助一家中國芯片制造商研發先進的半導體材料,IBM將某一系列服務器的知識產權轉讓給了一家中國公司。
“大家都認為,如果被視為中國的朋友,那進軍中國市場就要容易一些,”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高級研究員亞當·謝加爾(Adam Segal)說。“由于壓力急劇增加,大家都在加倍努力地運用這個策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