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標準大戰 測試提前卡位
目前,國際5G標準制定前的主體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愿景與需求基本明確。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將于今年9月啟動第一次5G技術研討會,隨后5G標準制定工作將正式啟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9649.htm接下來,至少有兩三年的時間里,標準制定工作將是全球5G的主要課題。在這個時期里,各國、各企業的產業力量將竭盡全力將自身主導的優勢寫進標準,除均衡利弊、合縱連橫的博弈外,自身的技術也必須要是先進的、拿得出手的,技術驗證測試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證明實力的數據支撐和標準卡位的關鍵。

標準制定準備就緒
全球權威性組織ITU(國際電信聯盟)已經完成5G標準制定前的基本工作,在需求與愿景方面,已確定用戶體驗數據速率、峰值數據速率、頻譜效率、移動性、時延、連接數密度、能量效率和區域流量密度等八項5G關鍵性能指標。在技術方面,ITU推出的報告中歸納了非正交多址接入、大規模多天線、超密集組網等5G潛在關鍵技術。
切實的5G標準化制定工作還將依托3GPP為主要平臺,3GPP在今年3月制定了初步的5G標準化工作時間表,并計劃于今年9月召開5G無線接入技術研討會,同時啟動6GHz以上頻段的信道建模立項工作。此外,3GPP還將在今年12月開展5G需求與無線接入研究范圍的立項工作,隨后啟動5G技術方案評估和標準制定,最終在2020年2月向ITU提交技術標準規范。
技術存分歧
目前,全球已在5G需求與愿景方面取得較高的共識,在技術路線和網絡架構上也已經明確了幾個主要的方向,但是整體來看,業內在5G的諸多領域還存在不同的見解。
5G的總體技術路線分為兩個分支,包括蜂窩移動通信和無線局域網。目前來看,802.11ax在5G產業中的力量和地位都無法與蜂窩移動通信相比。
在蜂窩技術路線中,又區分為全新無線空口和4G演進空口兩種。業界普遍認為4G演進空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移動互聯網的需求,全新無線空口重點解決物聯網場景。具體到5G技術的創新性和演進性方面,業界存在分歧。表現為5G無線新空口與4G演進空口的側重與適用范圍,以及低頻段(6GHz以下)與高頻段(6GHz以上)的結合問題,存在較大爭議。
一種以演進為主的觀點認為,5G高頻段、新空口重點解決物聯網場景,在低頻段主要采用LTE演進技術來滿足移動互聯網需求,在低頻段則不需要新空口。另一種以創新為主的觀點則提出,5G無線技術具有較大的創新空間,低頻、高頻段采用統一的全新空口技術框架,根據頻段、場景進行調整,形成低頻和高頻兩種不同的技術方案,以滿足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多種場景的技術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