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的魅力你懂多少?
從OPPO的"充電5分鐘,通話半小時",金立M5、TCL續航+的快充反充功能,到最近魅族MX5的Pump Express,終端廠商開始宣揚手機快充的技術,改善用戶拖著充電寶的尷尬場景。
什么是手機快速充電?我們從簡單的物理公式來看P(電功率)=U(電壓)xI(電流),目前提升充電功率的兩個方法,要么提升電壓,要么增加電流。目前主流的手機快速充電技術主要有以下四種:高通Quick Charge 2.0技術,聯發科Pump Express Plus技術、TI Max Charge快充技術、OPPO VOOC技術。
高通Quick Charge 2.0技術是通過增加電流和電壓的方式提升充電速度,它支持5V、9V和12V三種電壓,最大充電電流可達3A,通過Micro USB連接器,高通Quick Charge 2.0 Class A提供最高達24W的功率,通過Type-C連接器可提供36W的功率。根據高通的實驗室數據,Quick Charge 2.0能在96分鐘充滿一顆3300mAh的電池。
Pump Express Plus是聯發科專有的快速充電技術,支持輸出高達15W以上的大功率充電器,可將移動設備的典型充電時間最多縮短高達50%。Pump Express Plus的快充技術支持5V、7V和9V三種充電電壓,充電電流均為1.67A。從理論上來說,Pump Express Plus快速充電技術可以在30分鐘內給一塊2060mAh的電池充滿75%的電量。
TI MaxCharge快充技術集成了5A單節鋰離子電池充電器電路,在電流高達5A的時候支持高達14V的輸入電壓。向下兼容高通Quick Charge 2.0的9V、12V兩檔電壓,對聯發科Pump Express Plus的7V、9V、12V支持也不在話下。與現有電池充電器相比,這款器件將充電時間減少一半以上,最高可將充電時間加少60%。
OPPO VOOC是一種低電壓高電流的充電技術,相比傳統充電速度提升4倍,在充電器和電池電路中都整合了MCU單片微型計算機來取代降壓電路,并且MCU單片微型計算機能夠自動檢測充電設備是否支持快充。30分鐘可以充到3000mAh電池的75%,目前只有OPPO自家產品才能使用該技術。


漢能科技(Hanergy Technologies)8月13日在上海召開全新技術產業發布會,分享了最新技術 intelligent Quick Charge (iQC) 并使用新技術 intelligent Quick Charge (iQC)開發出手機電池快充管理芯片及車充快充整合方案芯片案,讓集微網觀察到快充芯片市場的潛力。
“漢能最新產品支持最高12V電壓輸入,1.5A電流輸入與12V電壓輸出,1.5A電流輸出,完全兼容高通Quick Charge 2.0和聯發科Pump Express Plus平臺。”漢能科技總經理張榮璋介紹道,“6000mhA的充電寶僅需52分鐘便能充滿”,集微網記者驚喜再也不用充電一晚上才能帶出門啦。
據集微網采訪漢能科技總經理張榮璋了解道,聯發科Pump Express Plus是漢能科技協助制定協議出來的標準,漢能產品的特點目前可支持到5V、9V、12V,充電電流最高可支持到4A,充電轉換效率可達到94%,溫度控制表現出色,支持輸入與輸出雙12V,邊充邊放功能,支持高通和聯發科兩大快充標準,另外手機電池大電流管理芯片與TI、Fairchild完全兼容,而且是全球唯一一款All in one的產品,價格優勢更不用提。
提到充電,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問題,張榮璋表示漢能以安全為研發的出發點,目前旗下產品全部通過國際EMI、聯合國UNI38.3、歐盟CE、美國FCC、臺灣BSMI和日本U-Ion00等全球各國標準。中國大陸首個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預計于8月1日起實施,漢能科技大陸終端客戶也已經通過中國大陸移動電源國家強制標準認證通過,并且量產出貨。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移動電源市場規模為165億,預計2015年將會增長到22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鋰電池產量為1656百萬WH,同比增長126%;電芯產量為7216百萬WH,同比增長超過300%。

目前漢能的產品遍布智能設備、車充設備和移動電源等三大領域,未來還會滲透到與電池有關的各大領域,在高端移動電源市場占據30~40%的市場占有率,智能手機領域被國內品牌手機廠商小米公司采用,下半年會有搭載其產品的終端產品上市,車充市場在深圳也已經有多家客戶采用。



漢能科技全產品 Roadmap
以現有市場情況來看,需要專用電源適配器和支持快充的手機才能實現快速充電的功能,與OPPO的快充方案不同的是,漢能科技的方案同時支持現有適配器,在移動終端廠商普及快充功能后,市場前景不可忽視。
移動電源相關文章:移動電源是什么
三極管相關文章:三極管放大電路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