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應該認真參與學生的科研過程——訪計算機學院李興華教授
科學研究也講究時效性,如果把握不住科研圈子內的主流方向,研究的成果是社會不太感興趣的,這樣的研究成果也就意義不大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6038.htm記者:李老師您好,感謝您接受《西電科大報》的采訪,您從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訪學歸來,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的訪學經歷和研究方向。
李興華:2011年 11月至2012年11月期間,我前往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全稱為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國東岸弗吉尼亞(Virginia)的著名公立大學。弗州理工成立于1872年,現已發展成弗吉尼亞州內規模最大、提供學位最多的創新研究型綜合高等院校,我去的是那里的博士生研究中心,與那里的教授一起做科學研究。
我的研究方向有兩個,一是室內定位。現在大家接觸到的主要是室外定位,比如已經較成熟的GPS,因此,室內定位仍是現在研究的熱點。由于GPS在室內獲取不到信號,所以室內定位主要根據wifi信號表現出來的特征與數據庫里的信息來進行比較判斷。另一個研究方向是基于位置服務的隱私保護。現在大家到一個新的地方后常常用手機定位周圍的一些地點,定位的前提是手機必須知道用戶所在的位置,那么,如果用戶在一天中不斷地發出這種信息,就會將自己的行蹤暴露。如何既享受這種服務,又能隱藏行蹤,這就是我所研究的課題。另外,我還在與華為公司聯合研究關于5G的安全問題。
記者:您覺得目前美國和國內的科學研究環境有什么不同?
李興華:我覺得國內外的學術環境還是有一些不同的。首先,從社會方面來說,一些國際前沿的會議都在美國召開,這對于老師和學生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比較有利,所以,美國的研究一般都是學術圈子里的重點課題。我認為,這是國內學者很難在一些頂級刊物上發出有影響力文章的一個重要原因。科學研究也講究時效性,如果把握不住科研圈子內的主流方向,研究的成果是社會不太感興趣的,這樣的研究成果也就意義不大了。另外,從學校方面來說,我所在的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每周都會請知名的教授來學校作報告,這對于促進學校與學校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覺得認真思考也是一種能力,涉獵的范圍廣了,能夠增長交叉學科的知識,并能夠很快地接受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這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導師能跟學生一起解決問題,會讓學生事半功倍。現在,我很重視參與學生的工作過程,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記者:您認為我們的學生和美國的學生有哪些不同,您對學校的教學有哪些建議?
李興華:我覺得我接觸到的美國學生知識面都比較廣,比如說學軟件的學生,他們對硬件和通信都有一定的涉獵,整體的視野比較廣闊。而咱們這邊的學生,通常只是看論文比較多,美國的學生在看論文之余,也會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教材,還會涉獵一些跟自己所研究的領域相聯系的知識。
另外,我覺得國外的學生勇于提問,比較有主動性,國內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即使報告或課堂的內容跟自己研究方向不同,國外的學生也會很認真地聽,去思考,而國內的學生可能就不去聽了。其實,我覺得認真思考也是一種能力,涉獵的范圍廣了,能夠增長交叉學科的知識,并能夠很快地接受知識,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這是十分重要的。
從教學方面來講,我覺得美國導師的指導很到位,他們不是大概的指導,而是對一些具體的問題,共同想辦法解決。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在推導概率問題時,導師跟學生一起去研究,去推導。這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我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一般都是針對一些大方向,對于學生項目的具體進程沒有做到細致耐心的指導。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國內教師做的不是很好,如果導師能跟學生一起解決問題,會讓學生事半功倍。現在,我很重視參與學生的工作過程,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美國的每門課程都有一個project,每門課程都能跟科研聯系起來,中間沒有脫節,而國內有些課程沒有和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也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國外一個班最多不會超過20個人,導師的指導也比較方便,國內一個大班就100多個人,老師指導不過來,效果也不好,希望國內的學校能夠進行適當調整,實現小班化教育。
并不是每個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要能仔細思考清楚,結合自己的預期,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生方向,當然,這需要個人花一定的時間去不斷摸索。
記者: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在大學學習時感覺比較迷茫,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學些什么。請您給他們提些建議。
李興華:我覺得在沒弄清楚自己具體喜歡什么的時候可以先積極主動地去多接觸一些東西。本科生要主動爭取機會,不能被動地等待機會降臨在自己頭上。一些學生缺乏自信,不敢向老師提出請求。其實,只要學生向老師提出想參與老師的團隊和研究,老師都是很歡迎的。不要那么被動,要勇敢走出第一步。
另外,這幾年的授課經驗讓我感覺到,西電大部分學生太過看重自己的學業成績,也就是考分。而去聽課的學生大多時候也只是被動聽課,還有些同學對聽課不是很重視,翹課現象很嚴重。我覺得,作為當代大學生,不能太過短視,簡單地認為聽課只是為了考試成績。對于一些很聰明的學生來說,他們甚至認為自己不必聽課,在期末時突擊復習也能拿到好成績。其實,同學們不如換個角度來思考,要學會聽課,帶著問題與興趣聽課。在一節課中,能夠聽到一句對自己有啟發的話也好,哪怕這句話與自己專業領域無關,而是老師自己的人生經驗,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學們應當多一些思考,不思考就不會提出問題。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也深諳那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并不是每個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要能仔細思考清楚,結合自己的預期,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生方向,當然,這需要個人花一定的時間去不斷摸索。我的本科和研究生時光都是在西電度過的,也希望現在的學弟學妹們能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受訪人小傳:
李興華,計算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進行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無線網絡安全,安全協議的設計與分析,安全協議代碼的自動化實現,可信網絡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