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一定要是手表?
隨著蘋果(Apple)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 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WWDC)在美國舊金山時間6月8日揭開序幕,我們可以預期這一周的各大科技新聞版面大概全都是蘋果的消息;我并沒有要跟進,但想請你跟我一起想想我們自4月份蘋果在線上商店開賣Apple Watch以來,我們從中學到的有關智慧手表的二三事…如果你有的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5443.htm就我所見,Apple Watch對全球電子產業的貢獻是提供了定義一個全新產品類別的教育時機;我的意思并不是說Apple Watch已經成為智慧手表的代名詞,許多消費者仍在該產品的時尚設計與智慧介面,以及其僅一日的待機電力與高昂價格之間權衡。
與設計一款已預定義之裝置類別的新產品所需成本與獨創性相比較,要從頭定義一個全新的裝置類別顯然要困難得多;但是蘋果在此之前已經以智慧型手機做過了一次──當iPhone問世,不僅是建立了一個產品標準,還引來眾人爭相仿效。而蘋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筆者在上個月走訪中國,發現有很多人──包括深圳、上海與北京等地的晶片設計業者、系統OEM廠與產業分析師,激烈討論他們自己對智慧手表的定義。不同于美國大多數已疲憊不堪的業界人士們所采取的觀望態度,我認識的很多中國同業已經準備好全速沖刺這個市場,這讓我感到非常新鮮。
這些中國朋友們對于智慧手表的討論,從表面該是圓的還是方的、到智慧手表該具備智慧型手機功能還是只是做為配件等議題;一開始,我不是很明白他們為何連智慧手表的表面形狀都要顧慮,后來我明白這是一個與產品外觀搭配功能相關的、非常基本的討論議題。
一位匿名的北京的晶片設計業高層對我說:“妳知道嗎,我們只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我真的不知道人們會喜歡什么樣的智慧手表;”但他又補充:“可是我知道一件事,每個人都應該謹慎思考產品定義,難道因為智慧手表叫做“手表”,它就應該是只手表嗎?”
他引述最近參加一場手機研討會時聽到的、一位中國教授所說的故事:“還記得蘋果首度發表iPhone的時候嗎?”一開始大多數的老牌手機供應商例如諾基亞(Nokia),都沒把iPhone放在眼里,認為iPhone的品質比不上其他市場上的尖端手機產品。
那些老牌手機廠沒有搞懂的是,蘋果并沒有自己制造手機,該公司只是打造了一種新產品類別,這種裝置的主要目的并不一定是要能“通話”,而是在手機上提供一種絕佳的連網體驗;而最終每個人都愛上了它。
同樣的原則也可以套用在對智慧手表的定義上。蘋果的設計師是走在邊界上,Apple Watch既不是手表也不是手機;他們避免將智慧手表變成完整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假設大多數人已經與自己的手機難分難舍,就沒有理由需要有重復功能的腕表。
Apple Watch確實會報時,但它的產品設計又不是與Swatch或Timex等腕表直接對打;無論是其價位或是電池續航力,都不值得只是為了準時去看牙醫而擁有。智慧手表的關鍵價值不在于做為手表,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其設計是為了讓你能用單手在另一只手的手臂上,使用各種各樣的功能。
例如Apple Watch目前能提供的功能,從Apple Pay行動支付、遙控相機到活動應用程式等,這些就夠了嗎?我不知道…而蘋果的軟體開發工程師是否為該款智慧手表打造了專屬的殺手級應用程式?我也不知道。
顯然我們仍在尋找腕戴式可穿戴連網裝置可能帶來的便利性;根據Apple Watch使用者的意見,在真正讓所有的應用程式發揮最大效益之前,還須克服一段學習曲線。我對于這么一段學習曲線并不感到緊張,我只期待有人能理清楚我們大家該怎么應用智慧手表──除了讓它告訴我該在兩小時前出門去遛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