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問題在于經濟間諜嗎?
美國日前再度對中國在電子產業進行的經濟間諜活動提出警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4848.htm在上周發生了幾件值得注意的消息。首先,美國司法部(DoJ)起訴六名中國學者,指控他們竊取美國業者安華高科技(Avago Technologies)和Skyworks Solutions的商業機密。此外,美國海軍表示打算換掉由中國聯想(Lenovo)制造的IBM伺服器。
美國政府越來越擔心中國有計劃地攫取美國的技術,但華府的作法反覆,有時還背道而馳。
盡管中國聚集了全世界電子裝置的一大部份,至今仍然必須為這些設備進口絕大部份的高附加值元件與半導體。而中國政府的目標就在于協助國內企業取得更大份額的晶片業務。

然而,由于雙方對于間諜活動的顧慮,美國日益增加阻力以及中國為敏感應用進口電子系統與元件,可能造成全球市場變得更加分散。其結果是,兩個國家都更傾向于從當地供應商采購設備。
這些事態的發展似乎令人聯想到IBM在2005年時將PC與伺服器制造業務轉移至聯想(Lenovo)時所引發的安全議題。
除此之外,上周還有另一個新聞是惠普(Hewlett-Packard;HP)將結合其于中國的伺服器、網路與儲存業務以及其網路設備子公司杭州華三通信技術(H3C Technologies)的網路業務,形成一家新的合資公司。清華控股(Tsinghua Holdings)旗下子公司紫光集團(Unisplendour Corp.)將出價23億美元收購該合資公司約51%的股權。
如果安全問題已經是如此地嚴重,那么這項消息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IBM和惠普如何取得監管單位的批準來進行這些所有權的轉讓呢?中國透過收購IBM和惠普的業務,似乎可能在未來主導全球的伺服器業務呢!
另一方面,美國的政策也一樣反覆,有時贊成、有時卻反對與中國進行商業與技術的交流。例如先是在去年禁止英特爾(Intel)銷售微處理器給中國天河二號(Tianhe-2)——全球速度最快的超級電腦。然而,似乎又不顧可能來自中國的任何威脅,英特爾仍然在中國東北濱海城市大連(Dalian)投資設廠。

的確,美國和中國都應該提防雙方進行經濟間諜活動。特別是在電子產業,無論是從半導體到系統等范圍,這都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然而,在商業競爭背后的重要指導原則應該是讓不受市場發展限制的隱形之手來選擇贏家和輸家。
正如電子產業的全球化趨勢可望持續進展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經濟間諜活動以及來自北京和華府的干預也將一直存在著。
那么這些問題將如何解決,目前還很很難說。對于電子產業來說,無論是安華高科技還是Skyworks都尚未在其官網上發布任何有關司法部起訴六名中國學者的消息。
讓政治完全隔離于電子產業之外,不就是最好的政策嗎?或者是我們的期望太高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