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創業怪圈:巨頭做生態 創業者來站隊
不久前,一位智能硬件創業者跟筆者聊天,談到未來的前景,該創業者表示,目前智能硬件處在風口之巔,但機會不屬于小玩家。他同時表示,目前已關閉了目前的WiFi智能插座硬件項目,想看看移動醫療領域是否有更多機會。目前,智能硬件面臨的現狀則是,行業熱情與概念正在退潮,消費者、投資人也開始觀望居多,而爆款單品也難得一見,不少創業者也遭遇到供應鏈危機。許多創業公司在生存線上掙扎,也有不少創業者選擇退出,去尋找其他領域的生存機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3845.htm巨頭做生態中小創業者依賴資本站隊做選擇
盡管如此,但互聯網巨頭卻依然熱情不減,比如遲遲未出手的騰訊日前也基于智能硬件推出TOS+開放平臺。騰訊COO任宇昕表示:“騰訊希望加入到開放的智能硬件生態,開放免費的智能硬件平臺,共享賬號體系,分享資源,建立立體商業模式。
截至目前,BAT三巨頭均已經涉足智能硬件行業,我們看到,阿里整合了集團旗下天貓電器城、阿里智能云、淘寶眾籌三個業務部門,成立智能生活事業部,全力推進智能產品。騰訊推出TOS+開放平臺,微信要做連接器,志在建立創業者接入平臺。百度針對創新智能硬件的有“BaiduInside”計劃,有BaiduInside平臺、以及基于智能硬件聚合銷售推出了百度未來商店,以及針對健康監測領域推出了dulife平臺。另外,京東有硬件孵化計劃JD+、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鏈一直在無邊界的布局擴展。另一邊,則是中小創業者紛紛退出,新人又紛紛扎堆入場,從不知名的智能秤到智能水杯、智能手環、智能路由器、智能兒童體溫計、智能插座等各種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分工似乎已經比較明顯,互聯網巨頭型公司,有平臺有技術有大數據優勢有用戶資源,往往都會著眼于長遠,在生態建設上發力。中小創業者則在巨頭所擁有的優勢端缺席,缺平臺,缺資金、技術與品牌,只能仰望巨頭做生態,他們也只能做選擇,選擇適當的時間節點與被巨頭暫時忽略的垂直領域的項目,并同時依賴資本市場輸血與產業鏈的合作。
今年有相關機構發布了一份《中國智能硬件趨勢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智能產品市場的銷售額近10億元,但2014年智能硬件行業融資金額達47億元。智能硬件初創企業高度依賴資本市場融資的本質浮出水面。而智能硬件的中小創業者清楚的知道,投入的資源與切入的時間節點不對,資本鏈條斷裂,就會很快死掉。
中小創業者的天然弱項:欠缺支撐硬件的信息服務與內容生態體系
與手握用戶、大數據、技術、云計算能力等核心優勢的巨頭相比,中小創業者面臨的難題是,支撐智能硬件產品的內核——即支撐硬件本身的信息服務與內容生態的短缺。軟件與云服務能力,平臺生態的營造能力卻是未來智能硬件搶占制高點的核心賽點。智能硬件產品本身涉及到硬件、網絡、操作系統以及應用、云計算、大數據能力,后三者都是內容與服務構建的生態體系,這些都掌握在互聯網巨頭手中。
巨頭的目的很清晰:都是做智能硬件的數據中心、連接器或者核心內容的分發以及中轉站,它們要掌控整個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內容或者信息服務。要知道,智能硬件之所以被稱之為智能,關鍵在于產品本身的內容與信息生態方面的智能服務支撐。產品本身的內容與服務是智能硬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蘋果的Applewatch,其內在iOS系統支撐下的內容生態與信息服務能力就是硬件之外的內容生態競爭力。
騰訊COO任宇昕也曾表示:“現在很多硬件可以檢測人的信息,但這些數據不能跟未來的醫療設備鏈接,就會失去價值。“在這方面,中小創業者又必須依賴于巨頭的連接戰略,一旦巨頭在智能硬件領域展開明刀明槍的火拼,智能硬件中小創業者恐怕又將被動的陷入新一輪的巨頭站隊的漩渦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