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基于OLED的應用案例、技術文獻匯總
有機發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并且能夠節省電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3008.htm文章闡述了OLED的特性和SPI控制方式,給出了設計流程和硬件電路圖。利用Zynq的PL部分完成了OLED驅動的IP核,利用Zynq的PS部分實現了OLED的驅動程序設計。通過AXI總線實現PL和PS的通信。最后通過測試程序,實現了字母、數字和點陣圖像的實時顯示。
本文主要介紹幾種OLED彩色化技術,并分析其優缺點。
本文在深入研究Windows CE 驅動程序工作原理的基礎上, 以維信諾VGG13264C 132×64 OLED 顯示模塊的WindowsCE 驅動程序設計為例, 詳細闡述了嵌入式Windows CE 驅動程序的開發過程, 并對設計實現的驅動程序進行了測試。
為實現真彩色,R、G、B三基色要各自實現256級灰階。文中所述電路屬于全彩色動態驅動電路,將對其256級灰度顯示以及外圍驅動進行研究與設計,為今后大尺寸OLED顯示器提供一個可行的技術方案。
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種使用FPGA驅動OLED的顯示系統。采用PIC16F690單片機作為微處理器控制整機時序,利用FPGA進行視頻信號處理,完成格式轉換、色空間處理以及隔行轉逐行操作,最終實現驅動顯示。
多線定址(multi-line addressing)技術是一種能夠同時驅動顯示器中一條或多條走線,以便在不增加線速的情況下提升訊框速率。特別是對於OLED顯示器而言,多線定址技術能夠降低功耗、延長生命周期,通常還能夠為被動OLED(POLED)顯示器提供主動矩陣功能。
本文著重介紹OLED的結構原理及發展歷史。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單片機實現OLED顯示的方法。針對其功能和特性,解決了相關部分的電路設計,并在所開發的系統上實現了文字、動靜態圖片的顯示。實驗證明:該設計電路簡單,為該系統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該系統可以應用在小型設備上。
OLED實質上是一個薄膜器件,它的發光層是有機材料層,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與傳統的液晶顯示器(LCD)相比,除了無需背光源外,OLED顯示屏可實現低于1mm的厚度,這為實現軟體顯示提供了可能,此外可視角度更大,亮度更高,色彩更加豐富。
本文根據OLED有機電致發光介質的特點,以自行設計的電源為測試平臺,通過不同模式的軟硬件組合控制,實現了有機電致發光介質的研究型測試和應用型測量,為進一步研究和應用無機電致發光材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測試平臺。
本文介紹了OLED顯示模塊P13501與AT91RM9200的接口電路設計,以及在嵌入式Linux下OLED驅動程序的編寫、編譯和加載。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linux相關文章:linux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