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話語權缺失 高端醫療器械任重道遠
進口醫療器械的強勢,很大程度上跟本土品牌的孱弱有關,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取代進口品牌的道路仍然漫長。此外,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外資公司完全壟斷了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定價權。他們還通過對設備售后服務的壟斷,使得中國醫院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后期維護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9549.htm

國產品牌不被認可
對于絕大多數本土醫療器械廠家來說,盡管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只有一字之差,但這其中的征途卻相當坎坷。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3年,醫療器械進口額為149.7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7%。其中,34個品種進口額達到億元規模,以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復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高附加值產品為主。
而國產醫療設備的出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額為193.05億美元,同比增長9.92%。但出口規模最大的是按摩器,為15.73億美元。盡管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全球市場份額逐年擴大,但民營企業仍以出口醫用敷料、醫用高分子等低附加值的大宗無源產品為主。而境外售后技術服務體系尚未形成限制,多數出口部分有源產品的企業尚無法克服售后技術服務短板。
先健科技首席執行官趙亦偉在接受筆者記者采訪時談到,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對全球市場的貢獻占到60%~70%,但以初級產品居多,出口最多的是棉簽、紗布,‘中國制造’是低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在風控等級最高的植入性醫療器械領域,“中國制造”很難西方國家認可。
談起六年前在德國進行心臟缺損封堵器CeraFlex臨床實驗的一場手術,先健科技的張博士仍耿耿于懷。他告訴記者,當時醫生與患者都已經準備好進行手術,包括他在內的幾名先健科技工程師在記錄產品使用情況,患者在手術臺上突然聽見他和同事的中文對話,立馬拔掉了身上的儀器,拒絕手術。“這件事情對我們打擊很大,同時也更加堅定我們要讓西方人相信并放心使用我們產品的決心。”
趙亦偉表示,幾乎所有醫院的高價值、救命型的醫療器械都是西方進口品牌,國產醫療器械只能在非接觸性設備和其他低端領域嶄露頭角。深圳邁瑞醫療公共關系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醫療器械作為西方醫學的輔助工具,外資品牌在該領域的優勢較大。
細分市場來看,強生是植入性等醫療器械的巨頭;通用、飛利浦和西門子是診斷器械行業的“GPS”,占到國內高端市場的80%以上;檢驗設備領域,前三家外資品牌也占據70%以上的國內高端市場份額。邁瑞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企業,在國際高端醫療設備大舞臺上的占比仍是鳳毛麟角。
“我們的超聲影像設備去年營收約3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但國際市場占有率只有4%。”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即便在中國本土市場,進口品牌的強勢地位也讓各細分領域的國產品牌黯然失色。
洋貨一統天下的局面,也使得一些人在認識上產生偏差。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療器械行業資深人士談到,一些大醫院的管理者心中仿佛已經有了這樣一個固有的觀點,就是國產貨質量不行,為了保險起見,大家寧愿購買外資設備,本土設備主要集中在基層醫療機構。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