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有工信部撐腰!大有錢途
工信部日前印發了《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計劃提出,培育打造15-20家標桿智能工廠,大中型原材料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5%,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80%,先進過程控制投用率超過60%,關鍵崗位機器人推廣5000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9440.htm計劃要求,針對石化、鋼鐵、有色、稀土、建材等行業生產工廠的不同特點,分行業制定智能工廠標準。同時,計劃表示,鼓勵機器人研發單位和原材料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應用一批專用工業機器人,到2018年累計新增機器人應用5000臺。
在工業窯爐、投料裝車、化工企業等危害健康和危險作業環境,基本實現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在陶瓷行業施釉、制磚行業碼垛、鋁錠澆注搬運、鋅錠碼垛包裝、剝鋅機組等重復繁重勞動崗位,推廣普及機器人作業。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維護成本為重點,研發并推廣自動測溫取樣機器人、連鑄自動推渣機器人、板坯自動清理機器人、鑄錠扒渣機器人、陽極操作機器人、銅鋁板材表面處理和拋光機器人、原料分揀機器人、切割機器人、噴漆(油)機器人等。以提高產品質量和工藝精確性為重點,推廣應用表面缺陷判定、產品自動標識、圖像自動識別等機器人。以提高采礦機器人的機構可靠性、避障設計、通訊能力以及防爆設計等為技術開發重點,在復雜礦床開采等環節,研發推廣地下金屬采礦、應急救援等智能機器人。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早前也表示,工信部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據中銀國際研報顯示,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繼續快速擴張,預計增速將超過30%。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7.81萬臺,同比增長11.8%,而中國市場以3.66萬臺的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并以59%的同比增速成為增長最迅猛的市場。
展望2015年,影響行業發展的供應、需求和外部環境因素依舊向好,尤其是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將持續降低機器人的應用成本,擴大機器人在低端制造業中的應用,推動行業快速增長。
按照201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和制造業就業人數計算,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員工25臺,遠低于全球平均58臺/萬人的水平,與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韓國 、日本、德國等差距更大。
以機器人密度為參照標準,中銀國際對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進行估算,假設中國機器人的加速應用使其到2020年達到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國內機器人本體市場需求規模近250億,本體+系統集成整個市場接近千億。2015年~2020年國內機器人需求量總計約60萬臺,年均10萬臺。
機器人作為開啟下一代技術革命的關鍵,給傳統行業帶來顛覆性挑戰的同時,也給資本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工業機器人的巨大市場,眾多A股上市公司有望分得一杯羹,除熱門個股:機器人、三豐智能、銳奇股份、科大智能外,部分潛力個股亦值得關注。
山河智能(002097):公司產品序列中包括鑿巖機器人、挖掘機器人,屬于智能機器人范疇,公司曾承擔政府科研項目包括,大型智能樁工機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智能化挖掘機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應用、智能化樁基礎成套施工裝備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等。公司表示,目前正在組織對工業4.0進行調研,尋找產業升級的推動力。智能生產和智能工廠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軟控股份(002073)2014年12月,公司以3662.5萬元收購科捷自動化35%股權,完成后公司將持有其100%股權。2013年10月,控股子公司科捷為了推進機器人業務的發展,設立機器人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主要產品為直角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項目將購置210畝土地,一期建設重點為廠房建設和基本的設備投入,預計投資額不超過1.2億元。青島科捷是與加拿大進行資金技術合作的機械手生產企業,產品包括鈑金機械手、機器人應用工程、專用生產檢測設備等。
智云股份(300097)2014年12月,公司擬分別以900萬元、268.74萬元受讓陽如坤、劉立君所持吉陽科技合計19.479%的股權,并擬以3859.71萬元對其增資。通過股權受讓及增資后,公司將持有吉陽科技51%的股份。吉陽科技涉及工業機器人,通過投資控股吉陽科技,公司為進一步打造機器人自動化產業平臺,實現智能生產、智能工廠建設打下良好基礎。公司目前已經在現有市場領域積極應用和推行“工業4.0”戰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