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的2015蝶變:突圍出去!
熟悉手機及移動終端行業的朋友們都清楚,一年有三大電子展不容錯過,一個就是剛說的美國CES,二是二月份農歷春節前后的巴塞羅拉GSM大會,三就是三月的德國CeBIT展會。一般來說美國CES電子展就像一個風向標,這一年行業是熱力無限還是冷酷嚴峻,從CES大會的參展商基本上就能窺見一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532.htm如今CES也過去了大半月了,那咱們就借這次CES大會來談談2015年國產手機行業的方向,一句話總結,就是:中國國產手機企業終于有了一戰實力。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從這次CES展會就能看出來端倪,最核心的中心展館過半都被中國廠商占據。光TCL的展館占地面積就達1200平方米,中興通訊、努比亞、酷派等廠商也占據了顯著的位置,而為中小型廠商開通的10平方米mini展位,近80%都是來自中國的廠商,包括自拍桿、移動電源、音像、平板電腦、手機殼等常規產品,也有像3D模型捕捉技術、智能手表感應器等最新技術解決方案,還有很有可能成為今年手機產品“創新源動力”的無邊框技術的展示。
一句話,中國國產手機及其它消費類周邊產品正經歷著一個全新的發展高速期,“中國創造”代替“中國制造”成為這一波高潮的重要標簽。
積聚能量的中國國產手機陣營
回顧2014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用“風起云涌”來形容極為貼切,新品上市一波接著一波,曾經創造了同一天三個知名品牌同時發布新產品的盛況;市場激烈,整個市場呈現多樣化的局面,音樂、拍照、安全等三個細分市場最受關注;產品越來越有創新性,在手機上實現了國外品牌才有的指紋解鎖功能,后來又做出了超過iPhone拍照水平的安卓拍照手機,還有一直保持著的世界最薄手機的紀錄,還有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手機,等等這一切,無一不在說明一點,就是中國國產手機廠商已經完成了某些細分市場技術的積淀,有能力向國際廠商發起挑戰,或者說,有能力一戰!
回顧10年前,也是國產手機第一波崛起浪潮的開頭,那時我們更多是依靠單一芯片解決方案,以成本優勢實現了國產手機陣營的第一次騰飛。但是好景不長,缺乏自有技術和產品特點缺失,過分追求成本和以模仿作為發展的跳板,大量的深圳創業型廠同被烙上“山寨”的標簽,拖累整個國產手機陣營,使得國產手機陣營在07年之后整體后續無力,全體沉寂。
而這次國產手機陣營的再次崛起,更多的是靠前述的技術創新所帶來的作用,特別是借助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暴發,順利搭上了這趟快車。經過近七年的積聚,在這次CES大會上所表現出來的中國力量向世界昭示,中國手機又回來了。
以三星為代表的日韓品牌節節敗退
為了印證前面所談到的觀點,我們可以直接來看一下國產手機幾個排名前列的品牌在2014年的銷量成績。從四月曝出來酷派4G產品出貨量首超三星開始,到第三季度StrategyAnalytics發數據稱小米手機在中國市場全面超越了三星手機,市場占有率達到16.2%。再到年終數據的盤點,華為全年7500萬臺,小米6112萬臺,酷派全年超4000萬臺,vivo和OPPO超3000萬臺,實際上國產手機陣營的整體市場份額已經在60%以上。
反觀以索尼三星為代表國外手機廠商,索尼巨虧后宣布不再單獨為中國市場推出專屬機型,而接替諾基亞成為行業老大的三星在2014也是節節敗退,智能手機份額一滑再滑,第一季度滑落到了19%,第二季度滑落到14.3%,第三季度滑落到了13.3%,特別是在運營商減補政策之后的三星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下滑19.7%,凈利潤則同比下滑48.8%,兩者均創2012年以來最低紀錄。
至于蘋果iPhone,從其截止去年12月的第三季度財報看,全球銷量大約6930萬部,中國市場銷量占比高達35%,創造了一個新的銷量歷史。
但是盛極必衰的恒古真理,蘋果也不會例外,從腎6發布以來的用戶反映看,高端人群已經開始逐漸脫離iOS陣營,而向中端的滲透成為了蘋果增量的最大動力,當一個產品從“神器”變成“人器”,還有人愿意為了這個高價去用“腎”換嗎?
國產手機反攻的兩大法寶
悄無聲息的國產手機陣營在積聚多年之后,終于等到了全面爆發的時候,在這里,我們認為有兩大法寶值得國產手機陣營關注:
第一,海外市場的開拓。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銷量約為4.14億部,其中國產手機陣營約2.84億部,其它為日美韓占據,主要還是蘋果和三星。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CSInsight的分析師的預測,全球2014年智能手機銷量將達12.4億部,從這個數據看,中國企業所面對的全球市場空間還非常的廣大,這才是真正的“藍海”。中國企業憑什么走出去?優勢又在哪里?
中國手機企業走出國門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的上下游產業鏈帶來的成本上的優勢,其次是技術上的成熟,不再只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真正成熟的技術基礎及專利技術在里面。
前段時間某幾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被當地禁售的消息讓很多朋友納悶,你這說的和實際情況不符呀!其實,反過來你們想,這幾個被告的,有幾個誕生歷史超過5年的,你看華為中興一直在做海外市場,怎么沒見他們被告。再說一個你們熟悉的品牌——TCL,一直以阿爾卡特的品牌布局海外市場,過得比國內這幫人滋潤多了,這才是真實的海外!核心是他們都有技術的底蘊和專利的沉淀,這才是出國的必備正能量。
第二,技術上的創新。有人很瞧不起國產手機企業,笑話的說,CPU是美國的,內存是韓國的,屏幕是日本,啥是中國的?但是不要忘了一點,把這些組裝在一起,還要薄,還要漂亮,還要有質感,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再說說技術,最早的雙卡雙待手機,是中國人做的;將其它Hi-Fi產品的芯片移植到手機上,這是中國人做的;全球最薄的手機,是中國人做的;蘋果最牛氣的指紋解鎖,中國人也做出來;最安全的手機,雙系統硬件隔離,也是中國人做出來的;近日,炒得沸沸揚揚的“無邊框手機”,也是國產手機重點關注的核心,從各大廠商頻繁曝出各種“無邊框”產品的諜照就能窺探一二。
為什么我們會重點提到無邊框技術?相比于電池改進增長續航,屏幕上4K增加細膩度還是CPU從8核變成16核,這個無邊框技術現在看來是今年最早能應用的手機產品上的技術。
關于無邊框手機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逼格滿滿,不僅第一眼感超好,而且還可以實現真正的多屏“無縫拼接”功能,例如可多人加入將屏幕進行拼接,使顯示畫面變得更大,從而帶來更有沖擊力的視效體驗和新的手機玩法。
那為什么手機邊框這么多年來難看而無改進只是到了今天無邊框技術才被關注?從技術的層面上講,傳統的液晶面板都需要在玻璃邊緣放置觸感的驅動電路,否則液晶面板必然無法工作的。而去年解決了這個技術問題,新型的水晶玻璃觸控面板邊緣改為斜邊切割,通過光學透鏡的效果達到了“隱藏”黑邊的效果,再加上原本手機邊框就很窄,所以整體上達到了近乎無邊的效果。
當然,嚴格的說這只是一個光學魔術,并未真正意義上解決手機屏幕的無邊框問題。如要真正解決,就必須讓電路“消失”,將這些電路都整合到液晶面板的每個像素中去,這樣就可以徹底甩掉面板邊緣的電路部分了。只是目前這種面板還未到可以量產進入市場的地步,想使用的話或許只能等待一段時間了。
從無邊框技術的突破來看,國產品牌一直被廣泛詬病的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夯實的技術做基礎,以安全雙系統、無邊框設計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突破將帶領國產手機進入“中國創造”時代,這也是中國企業2015年“反攻”日韓美品牌的底蘊,技術創新帶動行業進步。
中國手機,突圍!
移動電源相關文章:移動電源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