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思維轉型不易 臺廠升級或可從投資新創著手
歷經資通訊產業發展的榮景之后,近年來,受到大環境與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以生產製造為主的代工業者均積極尋求新的升級轉型機會,希望藉由新機會帶領產業鏈重返榮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7068.htm不過,面對目前代工業者積極尋求轉型的過程,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同時也身兼正崴集團董事長的郭臺強則認為,長期在代工產業裡所累積的觀念與思維,很難一夕之間就全面改頭換面,因此面對轉型升級壓力之際,應該可以先從投資新創著手,透過投資的方式,不要讓企業錯失轉型升級的機會。
由于市場大環境的景氣回復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筆記型電腦(NB)、智能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有逐漸朝向中低價位產品發展的趨勢,各項來自內外的負面因素讓長期以來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生產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臺灣業者面臨一波波生存挑戰,迫使業者們不得不採取各種方式,為的就是要擺脫代工生產製造的枷鎖。
不論是轉型發展新事業,或是投入新興產業的規劃,甚至是目前諸多供應鏈業者不斷在強調,要朝向所謂軟硬整合的發展方式,郭臺強指出,以智能城市或智能產業發展為例,雖然在整個產業發展的供應鏈上,軟硬體及應用系統的完全整合與后續的商業維護運轉才是獲利最高的部分,但是對于臺灣長期以代工製造為主的供應鏈業者而言,若想要一下子就轉型到軟硬整合或商業維運的部分,其實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郭臺強表示,業者長期在代工製造領域中所累積的思維與經驗,往往不是在一夕之間就可以完全轉過來,尤其對那些在代工領域中獲得成功經驗的業者而言更是如此。只是不論是面對今后這些新產業的發展,或是想從事跨產業的經營,若是僅以傳統固有的代工思維來考量,想要成功就更不容易。
但面對企業永續經營的需求,轉型升級結合新產業發展則是企業必需要從事的規劃,而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如何選擇執行的方式。
面對長期累積的經驗、思維難以在一時間改變、但又必需要從事升級轉型的業者,郭臺強建議,可以先從投資創新著手,藉由研究創新者的資訊,瞭解這些新興產業的思維與模式,再藉由投資的方式,在不影響新創產業的自主發展為前提,搭上新創產業列車。如此一方面可以藉由不斷研究投資標的的方式,瞭解新產業思維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投資,在新產業浪潮興起時不被市場所吞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