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精英咄咄逼人,傳統汽車企業并不買賬
在昨天舉行的互聯網汽車與車聯網電商大數據論壇上,互聯網預言家、《失控》作者KevinKelly說,在汽車業的門口已經有一群野蠻人在敲門了,比如谷歌、特斯拉等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6543.htm在中國,一直被政策排斥在汽車業之外的野蠻人即將獲得通行證,登堂入室進入汽車業。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計劃為非汽車企業進入純電動車生產打開一扇窗。面對產業變革,汽車人和IT人都異常興奮:“汽車業即將迎來革命。”
新建企業五年內退出將受罰
在國家發改委網站上,剛剛發布的這項新能源汽車準入《規定(征求意見稿)》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這項新規定并沒有涉及補貼、優惠等等,但對于汽車產業來說,它卻是能夠從本質上改變未來的一項重要政策。它確定了電動車準入政策的大致框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的條件。

《規定(征求意見稿)》要求,(申報企業)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規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要求新建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其他乘用車(包括增程式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不在準入范圍內。
一旦申請獲批,五年內退出將受到處罰。新建企業要有履行保障消費者權益等社會責任的承諾和措施,并提供擔保企業和經公證的擔保期不低于5年的擔保合同。項目建成后如不能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或企業退出、破產,無法正常履行所承諾的社會責任時,由擔保企業負責承擔。
都想做中國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全球的興起證明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未必出自傳統車企。Kevin Kelly也說:“野蠻人將來自其他行業。”那么誰有可能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特斯拉呢?在候選人的名單人,有小米的雷軍,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有百度的李彥宏,也有魯冠球。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帶著“拓荒哥”的名號在10月28日宣布出發,目的地是美國硅谷,行程是“閉關”,做小米的新產品。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熱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去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拜訪了偶像特斯拉CEO馬斯克,回來后寫了一篇長文談電動車。外界猜測,黎萬強此行的主要目的正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車項目。
11月26日,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也透露他的新計劃,可能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繼續智能自行車后,百度的智能汽車計劃也在進行中,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副主管余凱近日接受采訪時首次證實,他們確實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開發計劃。而阿里巴巴一早就攜手上汽共同開發互聯網汽車,盡管雙方還沒有理清:“啥叫互聯網汽車?”
根據《規定(征求意見稿)》,對號入座,能夠符合條件的人并不多。“從目前來看,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不具備整車正向研發能力,而且不具備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能力,他們必須通過收購才能具備這方面能力。”昨天,全國乘聯有關分析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比較有希望拿到電動乘用車準入證的還是汽車邊緣企業,比如魯冠球的萬向集團,通過收購美國電池制造企業A123已經具備了頂尖的電池研發能力,在整車方面也具備相當實力。還有一些低速電動車開發企業,經過多年實踐,個別企業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力進入乘用車領域。
誰來顛覆汽車業
誰將顛覆汽車產業?隨著非傳統車企獲準進入汽車領域,這個問題變得非常現實。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觀點截然不同。昨天,記者采訪了多位互聯網產業、汽車產業領軍人物,他們唯一的共識是,汽車行業即將迎來革命性的變革。
Kevin Kelly說,現在僅僅是互聯網的第一天,還有很多奇跡將會發生,互聯網可以改變汽車行業。未來的汽車能夠為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有情感的交流,有各種形態。3d打印,無人駕駛汽車需要更多的帶寬,PTP的信息傳輸方式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技術支持。
“特斯拉是不是汽車產業的顛覆型產品,更加具有革命性的汽車將徹底顛覆我們對汽車的理解。”另一位IT人士JBJ ADVISOR創始人求不禮說,汽車的顛覆是漸進式的,未來代步工具不一定是車,也可能是氣或者其他什么介質。
對于咄咄逼人的IT精英,傳統汽車企業并不買賬,認為無論任何時代,互聯網一定要基于產業,否則沒有意義。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說,現在到了重新定義汽車的時代。未來的汽車是充分智能,沒有排放的,個人出行的服務系統。甚至全自動化,且不用電池的。互聯網將帶來變革,但變革基于汽車,基于傳統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