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NET的RFID刷卡系統設計
1.2 信息刷卡讀取與保存流程與實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6057.htm 為了減少客戶端對讀卡器的依賴性,采用CAN總線的聯接方式實現大量讀卡器相連。當客戶端是移動設備的時候,可以將設備的IP地址與臨近的讀卡機綁定,此時就可以刷卡讀取信息,再登入管理系統進行信息的寫入。流程圖如圖3所示。
RFID刷卡信息是16進制的數據流,通過CAN總線傳輸到服務器。然后調用智能刷卡管理系統的RFID數據轉換模塊轉換成RFID卡唯一的標識號。
RFID數據轉換模塊[4]中,先通過判斷serialport端口有沒有收到數據,如果收到數據把儲存到buff緩沖區中,然后再分析buff緩沖區中每條數據是從哪個地址、用哪種協議發送,接著將得出的RFID卡唯一的標識號放到相對應的新緩沖區中。此時新緩沖區保存的數據并不是我們需要的數據,它們僅僅是RFID卡唯一的標識號。最后要連接SQL Server 2005數據庫,通過查找數據表記錄,找出對應綁定的貨物批號輸出。整個流程如圖4所示。
當數據保存后,客戶端就可以獲取數據顯示了。客戶端獨立于讀卡器,客戶端可以綁定任何的讀卡器。通過查找SQL Server數據庫中IP綁定讀卡器地址的記錄,就能將數據發送到客戶端顯示,假如是智能移動設備,設置綁定IP地址,就可以臨近的讀卡器刷卡讀取信息了。
考慮到整個刷卡系統的可擴展性,可以對顯示信息進行選擇,滿足不同用戶的顯示需求。
1.3 服務器端三層結構
該系統服務器端實現結構圖如圖5所示,參照SOA架構[5]完成各個功能模塊的實現,接口層通過monitor監聽不斷檢測讀卡器發到服務器的數據,同時將處理完的數據通過http協議格式返回給對應IP地址的請求客戶端。業務層將接口的數據根據CAN傳輸協議的格式解析出RFID卡唯一的標識號,并調用程序把數據放到相對應的緩沖區中。數據層負責將業務層的數據通過SQL數據庫轉化成客戶想要的數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