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牧羊犬”讓飛行器競賽更具挑戰與趣味性
四軸飛行器競賽如今在高校不斷升溫,不久前,由中國航空學會制導、導航與控制分會和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2014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亞太賽區)”舉行。該賽事在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舉辦,來自中國、西班牙、新加坡、印度、伊朗及中國香港地區的13支高校參賽隊齊聚山東煙臺的工商學院體育館,挑戰最新的第七代任務,即“空中牧羊犬”的第一階段任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3876.htm 經過激烈角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代表隊在自主控制及追蹤識別上表現出色,獲得“最佳自主性獎”。由于今年只有北航驅趕出一只“羊”,美國賽區也未實現任務突破,第七代任務第一階段將延續至2015年。“屆時可能會吸引更多的高校隊伍加入其中,共同完成今年未完成的任務。”組委會主任王英勛稱。
所謂“空中牧羊犬”,是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的第七代任務的主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個空中機器人在空中模擬牧羊犬,要求選手把十個地面模擬羊群的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通過自主識別和控制趕入羊圈(一側場外底線);同時,還要躲避場上的四個障礙機器人。在十分鐘內趕入最多者獲勝。
第二個階段難度將升級,增加了兩支參賽隊伍的對壘,即兩隊比賽,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還要阻撓對方。這有可能會發生飛機在空中碰撞的可能。
由于第一次實現第七代任務,牧羊能力還在探索中,組委會最后還想出了一個趣味小節目,由人親自驅趕羊群:每對派一名代表在場上親自趕羊。只見不到十分鐘,選手已累得滿頭大汗,大部分選手成功驅趕了9-10個羊——因有的羊來不及驅趕,已跑到界外。“如果調試好了,機器應該比人智能。飛行器有望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王英勛說,“這考驗選手的飛行器設計、導航與控制方案,軟件算法將成為較大挑戰。”
參賽隊一般4-10名同學組成,有本科生、研究生或博士生組合而成,他們來自不同專業,例如發動機、結構設計、機電等專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