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創始人傾訴創業經歷:“舉和不舉”的那兩年
有人說,這是硬件創業最好的時代。“寒武紀式”的新型硬件大爆發給深圳帶來一個春天。而昨天下午,由徐小平、王強領隊的中國合伙人又給深圳的創客出來幾股強有力的春風,把硬件創業搞得逼格極高。“比大更大,比深更深,比軟更硬”、畫面感十足的硬件創業快感因為留言板上“高老師創業壓力大到不舉”的話題帶來高潮不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3170.htm身體重要還是創業更重要?高老師(游戲養成智能配飾“新我”創始人)給大家講講創業兩年,在舉和不舉間徘徊的故事。

不舉之傷一:軟件創業,理念超前,產品連泡都沒冒
2012年初,感受到豆瓣,Facebook,微博之類的社交網絡對生活的影響,產生收集分散的個人網絡數據,建造一個虛擬化身的產品概念,希望用這些虛擬世界中的數據去影響人們真實的生活。
最初,我們收集過用戶在微博,豆瓣,人人上留下的個人數據和手動輸入的數據,比如起床時間。卻發現這些不夠鮮活的數據無法支撐建立一個虛擬化身。直到發現世界上有個叫Fitbit的穿戴設備開放了api,能調取不少個人化的數據,團隊開始開發基于Facebook大理鼓吹的WEB APP進行開發。
現在想想當時犯的錯誤感覺走得太快,太急。不僅沒做到一次開發多平臺適用,連一個平臺的體驗都沒把控好。產品推出后,也因為想不通下一步怎么走,看不到希望,第一個團隊解散了。彷徨了一個多月,每天躺在床上不愿意起床,辛苦幾個月做的產品連個泡都沒有冒出來就結束了。
后來總結收獲是:發現人們對用個人化的數據進行社交,對游戲化的表現興趣濃厚;自我安慰至少知道用戶喜歡啥啦,也算沒白費力氣。

不舉之傷二:沒錢,沒名氣,從軟件到硬件,眾籌之后是否華麗轉身?
有了社交有了游戲又 so what?對用戶有什么好處?產品的落腳點在哪?怎么規避做出來后連泡都沒法冒的風險?這些在做第二個產品時一直是繚繞腦中的問題。
因為Fitbit的API無法和我們設想的功能完美配合,這次我們決定自己開發硬件。可穿戴原型做好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怎么轉化為產品。在2013年上半年,想找硬件開發人才是挺難的,尤其當時也沒什么錢,沒什么名,就更難做了。
因為新我手環“戳一下”遠程震動和“游戲養成”的新穎概念,在深圳柴火空間巧遇CSDN李濤,邀請我們參加分享MDCC大會,隨后很多媒體邀請參加行業會議,當時,走在可穿戴設備前頭的新我突然的火了起來,軟硬件團隊在產品和研發上也因此基本補全。
2013年12月,超預期完成眾籌目標的新我手環在SeeedStadio協助下正式投入生產。硬件生產因為前期經驗和資源的不足,導致狀況不斷:電池充電、藍牙連接不上等因為工業結構設計與加工工藝沖突的問題,有幸成為第一個Innoconn“Kick2Real”硬件項目,也經常得到業內備受尊敬的前輩指導幫助,比如程天縱老師。我在這個經歷中,明白了“提攜”的意義,任何時候想起來都覺得很感激,所以后來見人都開始稱呼對方為“老師”了。
借富士康豐富的生產經驗,我們推倒了整個結構,做外觀材料升級,重開模具。這個周期歷時很長,雖然導致我們發貨時間延后,但換來的卻是新我整個品質的巨大提升。
第一次經歷硬件生產,我們已經坦然接受了這些經驗和資源不足時必然經過的坑,但覺得愧對用戶,所以承諾所有前期購買產品的用戶終身都會免費收到新我的新一代產品,接下來會用更好的產品做為愛的補償。
回顧做新我硬件的經歷,發覺生產問題實在是占用了我們太多時間,分散了很多精力,導致一些最該把握的地方反而沒做好,比如對用戶的關注和對產品整體的持續優化;而正向的收獲是:積累了軟件,硬件,生產經驗和技術實力;明白了社交,游戲,健康等元素放在一起時怎么調和比重;全局的運營經驗也更不用說了,一些之前接觸不到的資源也出現了,現在體會到為什么說創業要熬,因為很多東西需要時間,需要沉淀才會起效果。
這次被操的很狠,但很爽。

從創客到創業,沉著但又迫不及待,是現在的一個狀態
雖然還是常常會遇到沒法說出口的問題跟巨大壓力。但遇到問題就解決,操作得當的話,基本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創業后的一個成長,人變沉著了。
創業以來,就像一個好不容易學會踩單車的小孩,迫不及待是在幾次操作后,覺得找到了一些技巧,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睡不著覺,想著明天早上怎么騎的更好,更遠。
7年前,我是個設計師,因為熱愛任天堂而希望做些給人的生活帶來便利和快樂的產品。于是開始在開源硬件中摸索。現在,初心沒有變,只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創客變為為一個創業者,用商業思維去經營產品。現在,新我團隊在梳理過去經驗,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歡迎諸位老師們參觀了解,尤其是投資人老師們,我已經洗的干干凈凈在等著啦。
至于最近被人謠傳的說高老師不舉?那是因為抽血造成的氣虛,現在已經康復啦,不信的話可以來試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