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智能硬件物聯網 芯片安全成關注重點
當下很多全天候聯網的智能設備仍處于毫無防備的狀態,而由此引發的相關信息安全問題也浮出水面。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開發商遂提出在IC設計階段利用安全防護驗證工具,確保晶片網路安全功能的設計方法,以降低物聯網系統單晶片(SoC)遭駭客攻擊的風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2671.htm智能硬件火了,各大廠商相聚謀劃布局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全面普及,物聯網細分領域中個人消費/家庭消費市場的迅速崛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終端、智能穿戴等硬件智能化的浪潮,已是未來五年的大勢所趨。眼看著智能硬件的炙手可熱,IT巨頭,互聯網大佬,家電廠商,電商平臺也已經爭先恐后的進軍物聯網領域。
產業鏈生態系統的重新洗牌,芯片廠商您還坐得住嗎?
在傳統的產業鏈生態系統,芯片廠商也許是“上層建筑”,從品牌商到生產廠商,方案商到代理商再到芯片廠商,這五個層級依次由下而上。而如今的現象并非如此,手機芯片、平板芯片、安防芯片、存儲芯片、智能家電芯片、可穿戴式,所有的硬件產品都可能成為手機的延伸,那么,獨守著做一顆芯片已經不能滿足新市場需求,作為芯片廠商永遠不再是高處不勝寒,它將必須走下神壇,與產業鏈生態圈各級牽手互動。
整合即價值,市場上要的是交鑰匙Turnkey解決方案
1.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新品搶占市場必須迅速
單一的智能硬件作為快速消費品,每一件新品從設計到上市,間隔的長短直接影響未來的市場占有率。舉個例子,在產品的生產周期,從最初的設計到最后在開模生產,中間要經歷芯片廠商、方案公司、代理商、代工廠至少四個環節,每個環節花3個月,那么做出這款產品至少也需要一年時間,這對于快速消費市場來說,沒有任何優勢,不如不做。市場上需要的是新產品能夠快速上市,生產廠商能夠大量出貨的解決方案。
2.建立設備間的連接方便,傳輸穩定的低成本聯網解決方案
如果說設備間的互聯是為物聯網提供了平臺基礎,那么接下來就是要把整個物聯網系統連接到互聯網上。對芯片廠商來說,家庭局域網互聯、家庭局域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對接,都是值得突破的地方。家庭成人員的手機,家里的智能家電單品,如插座、門鈴、窗簾、電視盒子、個人云存儲等……。以上所提到的,都需要芯片廠商首先提供一個操作簡單、即插即用的家庭互聯解決方案,否則免談。
3.智能產品云平臺App應用,整合成就價值
在智能化的產業鏈生態圈中,智能產品云平臺App應用是必要組成條件,芯片廠商在推動產品開發理念時需要對客戶引導創新應用,通過構建突破性的參考設計快速推送給受眾群體,特別是通過智能型手機的延伸應用,有機會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如手機智能安防,手機智能家居、手機智能穿戴、手機車聯網等,未來智能化市場進一步細分,產業也將進一步交互融合,但對芯片提供者而言,更重要的整合好軟件、硬件、固件、平臺、功能應用的“交鑰匙Turnkey”解決方案,是其在未來競爭中立足長遠的最終選擇。
智能家居安全存隱患
雖然智能硬件市場十分火熱,但是業內人士對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能娛樂、智能終端等五大智能生活的安全問題十分擔憂。“不要以為只有電腦、手機才是黑客的攻擊對象,智能馬桶也會是攻擊目標。”黑客可以輕而易舉地讓智能馬桶瞬間變成音樂噴泉。
這不是玩笑也不是危言聳聽,此前就已經有黑客對智能家居“下手”了,安全研究公司Proofpoint在去年底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僵尸網絡,這種網絡可以感染聯網的家電設備,并借機發送了數十萬封惡意電子郵件,這是首例被證實的基于智能家居的網絡攻擊行為。
芯片廠商加強了對芯片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的重視
惡化的網絡安全環境也為芯片廠商敲響了警鐘,令其加強了對芯片的安全性重視。在芯片的設計研發層面,網絡安全正逐漸成為物聯網芯片開發的重要考量因素。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開發商提出在IC設計階段利用安全防護驗證工具,確保芯片網絡安全功能的設計方法,來降低物聯網系統單芯片(SoC)遭黑客攻擊的風險。同時,芯片廠商則開始研發內建多元IP的系統單芯片,來提升網絡的適應性和防護性。但目前還不能排除黑客利用每個IP展開攻擊,造成信息安全的可能性。
因此,未來EDA工具除在先進制程模擬、仿真模型驗證中扮演關鍵角色外,也將協助芯片商找出易受惡意攻擊的設計弱點,來實現芯片級網絡安全的可靠性。
有分析人士認為,芯片級的網絡安全必須以EDA工具為核心,從三個設計層次著手。
首先是芯片層面的跨頻道攻擊(Side-channelAttack)防護策略,其次是供應鏈的安全管理機制,第三則是芯片內部邏輯單元的木馬偵測(TrojansDetection)能力。通過層層把關IP和邏輯安全,防止未經驗證及授權的芯片流入市面,讓制造商能全面掌握設計問題,來確保物聯網應用的安全。
未來應從芯片層面將加強安全防護
之前芯片廠商多是通過產品固件或軟件來執行安全防護功能的,而系統廠商則傾向直接采用第三方嵌入式軟件來展開防護。然而傳統的安全方案僅有一道軟件防線,更適合封閉式控制或單一裝置的聯網應用,如果放到未來物聯網的復雜網絡環境中,明顯會漏洞百出。同時在系統單芯片、微控制器加大導入開放式IP的趨勢下,信息安全問題很可能從一開始就存在芯片的底層了,這會令后端的軟件防不勝防。
相較于嵌入式軟件供應商,EDA工具商因擁有IC設計供應鏈的合作經驗,又能提供嵌入式操作系統和軟件支持,能夠實現從上至下的軟硬件安全防護,加速物聯網應用的成型。
因此,一套完整的物聯網嵌入式軟件除可以協助芯片廠商、系統商模擬和驗證產品的安全防護能力外,還應能夠深入地分析熱效應、射頻/電源雜訊、演算法和架構設計等參數,促進電子和底層芯片架構設計進行更緊密地融合。面對物聯網安全防護,不僅需要擁有軟件層面的屏蔽手段,更需要在硬件乃至芯片層面展開進一步的開發、強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