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術語簡介
41. 音樂云
所謂“音樂云計算”,簡單的講就是用戶通過音樂軟件,可以將存儲在云端的音樂內容在手機、PC和電視等多種設備上進行播放、分享,無需用戶再費時費力從電腦存儲器中拷貝到其他終端設備。
42. 聯通 云聯云
從根本上講,互聯網作為從物理中分離而得以實現的虛擬架構,一直以來被稱為巨云,而云計算是互聯網(或云)上的虛擬分布網絡計算。但云計算不包括孤島云(未與其它IDC連接的單一IDC云),云計算必須通過單一節點(本地云)與同類節點(云聯云) 及異構式節點( 互聯云) 間互聯實現。而且,它也不依賴于基層硬件產品實施,因此,云計算能否實現商用性,關鍵取決于虛擬機是否具有云、云聯云、互聯云計算的能力。
43. 中國移動 大“云”(Big Cloud)
中國移動研究院從2007年開始進行云計算的研究和開發,是最早介入云計算研發和實踐的企業之一。中國移動在2007年初利用閑置的15臺PC服務器,基于開源軟件搭建了海量數據處理試驗平臺,并成功運行搜索引擎軟件。2008年底,中國移動進一步建設了 256臺PC服務器、1000個CPU Core、256TB存儲組成的“大云”試驗平臺,結合現網數據挖掘、用戶行為分析等需求進行了應用試點,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經過3年多的努力,2009年,中國移動研究院正式對外公布了正在研發和試驗的平臺“BigCloud——大云”,平臺規模進一步擴容,達到1000臺服務器、5000個CPU Core、3000TB的存儲規模,并以此提升中國移動未來在移動互聯網方面的信息服務能力,2009年9月,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內部發布了大云(Big Cloud 0.5)版本,供內部試用。
最新的1.0版本計劃在2010年5月21日發布,可實現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海量數據倉庫、分布式計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儲系統、彈性計算系統、并行數據挖掘工具等關鍵功能
44. 中國電信E云
中國電信推出的文件存儲服務,免費用戶可擁有2G空間。通過e云在線備份,可以保護您的聊天和交易記錄,家庭照片和視頻,音樂文件和其他重要的計算機文檔。你可以獲得2GB的免費空間,或者付費獲得更多的存儲空間……
45. 云殺毒
云殺毒其實還是基于特征碼殺毒,只是殺軟的病毒庫已經不全部在本地了,而是在一大堆的服務器里,掃描的時候和服務器交互,這樣來做出判斷是否有病毒。云殺毒能降低升級的頻率,降低查殺的占用,減小本地庫的容量。
46. 云備份
作為一種全新的基于寬帶互聯網、大容量存儲空間的備份服務,云備份破繭而生,簡而言之,它就是通過集群應用、網格技術或分布式文件系統等功能,將網絡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應用軟件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備份和業務訪問的功能服務。
興建一個云備份基礎設施的費用將是數以百萬計的,并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所以,云備份服務的門檻一直較高,在國外,由于互聯網起步較早,網絡寬帶發展迅速,云備份時代已步入成熟階段,即便如此,能夠提供此服務的也只有少數IT巨頭,亞馬遜、EMC、Carbonite、賽門鐵克等,其中亞馬遜在該領域取得了公認的市場成功。
縱觀國內市場,網絡寬帶的迅速發展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數據災難備份需求如井噴般爆發,在少數創新技術及企業的推進下,國內云備份市場開始初見規模,但由于該領域門檻較高,目前身居行業第一陣營、能與國外同行業相媲美的只有通信龍頭企業中國電信、著名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國內知名電腦生產商聯想等。
47. 云遷移
云遷移指的是企業從傳統的平臺向云平臺的遷移,因為與傳統的應用平臺相比,云計算平臺的優點在于強大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多樣化的服務以及高性價比。
48. 云輸入法
傳統輸入法受限于內存和CPU能力,使用規模較小的詞庫和語言模型,輸入準確率有限;
云輸入法利用服務器的無限量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大幅提升輸入準確率 云輸入法跨平臺、免安裝,對于Linux、Mac OS等操作系統的用戶,或在網吧等臨時使用環境,都能在上網沖浪時享受輸入法的流暢輸入體驗 云輸入法是依托于云計算技術的輸入法,其與一般輸入法最明顯的區別在于,沒有本地輸入法文件,完全靠服務器支持。此外,云輸入法是搜索引擎和自然語言處理的集大成者,具有云計算的特點,代表了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云輸入法做到了中文輸入領域空前的大、全、準。同傳統輸入法相比,云輸入法更加精準,將中文輸入的語義正確率提高到90%,更是將用戶短句的覆蓋率和首選率提高到了96%以上。目前已經正式推出的云輸入法有搜狗云輸入法,QQ云輸入法,百度在線輸入法等。
49. SOA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個組件模型,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稱為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進行定義的,它應該獨立于實現服務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這樣的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
50. 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 (Outbound Load Balancing)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絡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透明的方法擴展網絡設備和服務器的帶寬、增加吞吐量、加強網絡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用性。由于目前現有網絡的各個核心部分隨著業務量的提高,訪問量和數據流量的快速增長,其處理能力和計算強度也相應地增大,使得單一的服務器設備根本無法承擔。在此情況下,如果扔掉現有設備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級,這樣將造成現有資源的浪費,而且如果再面臨下一次業務量的提升時,這又將導致再一次硬件升級的高額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設備也不能滿足當前業務量增長的需求。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