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戶外分組微波-3G/LTE網絡傳輸新熱點
移動回傳網絡中, 網絡傳輸具有新的導向和特點。第一是網絡IP化,全IP的傳輸網路,傳輸效率更高;第二是網絡走向大容量。經過多年的商用推廣,中國3G用戶正在迅速增加,3G數據業務也日益普及,這對移動回傳網絡(MBH)的傳輸帶寬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目前3G和HSPA節點典型傳輸容量為10-20Mbit/s,而國內首個4G(LTE)試驗網的單網元節點的傳輸容量已經超過了100Mbit/s,這些都對MBH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網絡建設和維護要求保持低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表1:站點接入容量
小站(Small cells)的建設是未來網絡優化和整合的重點,相比于宏站的建設,小站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大。Mobile Europe 預計在2017年對于人口密度超過4000人/平方公里的都市,每一個宏站將自帶三個以上小站。可以預見的適合于小站接入的短距離,大容量,快速接入的分組微波是未來解決接入瓶頸的根本解決之道。
全戶外分組微波
完全顛覆于全室內微波和室內室外型傳統小微波的概念, 全戶外分組微波將微波基帶調制解調單元與射頻收發信機集成于一體, 使其完全適合于戶外安裝。除提供標準網管接口外,還提供GE以太光接口給站點。按照工作頻段分類,一是工作在正常工作頻段(6GHz—42Ghz)全室外分組微波;另一類是工作在E波段(70/80Ghz)的全室外分組微波。
正常工作頻段的全室外分組微波的特點:
• 工作在正常的頻段上,6/7/8/10/13/15/18/23/26/38/42Ghz
• 全戶外安裝,無須室內機房
• 通過無線通道承載同步信號,不會占用分配給有效負荷流量的任何帶寬。
• 輸入/輸出接口是支持同步以太網的千兆以太網光學接口。
• 低延遲,每條無線電鏈路的延遲通常低至100微秒。
• 全分組微波直接支持GE光接口,線路接口速率可支持到500Mbps。
• 自適應調制,支持在7 –56 MHz頻道支持4-512 QAM的無中斷自適應調制
E波段(70/80Ghz)的全室外分組微波的特點:
• 工作E波段頻段(70/80GHz)上,以250MHZ-1000MHz為信道帶寬,提供短距離高達1Gbps傳輸。
• 全戶外安裝,無須室內機房
• 通過無線通道承載同步信號,不會占用分配給有效負荷流量的任何帶寬。
• 輸入/輸出接口是支持同步以太網的千兆以太網光學接口。
• 低延遲,每條無線電鏈路的延遲通常低至65微秒。
• 全分組微波直接支持GE光接口,線路接口速率可支持到1Gbps。
全戶外分組微波的應用場景
• 移動回傳網宏站接入應用場景(通過CES E1 為2G提供TDM業務)
• 移動回傳網小站接入應用場景, 與RBS共站,無室內機房。適合于網絡優化和小站建設。
• 全戶外分組微波也可以應用于光纖補網,企業大容量接入等等應用場景。
• 全戶外分組微波也由于其輕便快速的特點,在應急通信,抗災防災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場景。
分組微波的相關國家法規:
過去三年來,CCSA(中國標準化協會組織)的WG10組,一直在致力于分組微波的行業標準和測試規范。標準文件經過激烈的討論,尚未處于報批階段。可以預計在2013年內,通過CCSA成員組織的努力,分組微波的相關行業標準和測試規范將會釋放。
E波段(70/80Ghz)北美,歐洲及日本和韓國,其頻段已經釋放。CCSA WG10組提交了《E波段數字微波通信技術研究》研究報告,同時WG8組開始規劃討論E波段頻譜和信道劃分原則。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隨著LTE業務的發展的需求越來越緊急,E波段在中國的開放并不會遙遠。
愛立信全戶外分組微波—MINI-LINK PT
MINI-LINK PT作為全球最廣泛部署的多業務微波系統MINI-LINK 家族中的一員。愛立信適時地將其全戶外型分組微波MINI-LINK PT 投放市場。3G/LTE 小站建設和選址要求站點密集,大容量,IP化,環境適應性強,輕便快捷等等。愛立信MINI-LINK PT正是為這一市場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MINI-LINK PT是適用純分組網絡優化的全戶外微波產品,通過微波傳輸原生以太業務。當網絡只需要單個以太連接時,MINI-LINK PT可以快速地部署實施單跳傳輸或端站連接。同時也可以與愛立信其他微波產品MINI-LINKSP/MINI-LINK TN組合部署提供CES TDM業務。
由于MINI-LINK PT 其輕便安裝,無機房要求,低功耗等特點,保證了運營商保持較低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不同的MINI-LINK PT 產品非常適合于不同的方案:
MINI-LINK PT 2010是工作在傳統的6-42GHz頻段,適用于遠端站,小站的全室外分組傳輸解決方案。
MINI-LINK PT 6010 使用全新E-波段頻率(70/80 GHz)實現最后一英里接入以 及在網光纖的延伸。
帶通濾波器相關文章:帶通濾波器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