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不僅僅是開源
每當第一次講起Linux,我的第一個頁面都是徐悲鴻的一匹奔放的馬:
我會問學生,從這匹馬中看到了什么,“自由奔放”,有的學生回答。其實,因為那一頁的標題就是“Linux-自由而奔放的黑馬”,所以這樣的回答,并沒有新意。我再問他們為什么一匹畫出來的馬不同于一張拍照?這樣的問題曾經是我思索而不得其解的。也是因為看到了徐悲鴻的馬,才覺得答案就在眼前…
關于Linux,我總結成三句話“誕生于學生之手,成長于Internet,壯大于自由而開放的文化”,這幾句話展開,可以寫出若干頁來,但簡練的話更能讓學生產生較強的記憶。
我在想,Liuns在起初公布這個稚嫩的操作系統時,是否想到會被人嘲笑,是否會想到沒有人會理會它,是否會想到一個錯誤百出的東西竟敢放在公共場所。也許,他只有一個理由,業余愛好做出來的東西,就是它了。喜歡者,盡管參與進來,不管你身處何地,也不管你技藝如何,做不了開發,可以找問題,bug找出來了,那也是一種貢獻了。
我在想,是誰都那么主動的參與進去了?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嗎?也許,最初,只有他們才能訪問到自己校園網的FTP服務器。當他們下載到這樣一個還不成型的操作系統時,會是怎樣一種行為,試試用?叫罵的帖子?找出bug貼出來?把自己的補丁打上去?也許,都有。但估計,有一種行為占據了上風:有人用了,有人找出bug了,更有人愿意把自己改寫的代碼也貢獻出來,他們是誰呢。我在閱讀源代碼時,看到過這些人的Email地址。在源代碼前面的注釋部分,附上自己的Email,這是他們唯一呈現自己貢獻的方式了。
我在想,開源世界五彩繽紛,為什么Linux這匹黑馬奔跑不止呢?也許,有人說,壟斷的Windows給了Linux競爭的場地。其實,這只是今天的Linux形成了足以與Windows抗衡的勢態。在Linux還是搖搖晃晃的嬰兒時呢?也許因為,它攀到好兄弟Unix,還有Liuns本人的魅力和技術,也許更重要的是開源文化這片肥沃的土壤和場地。但,這些,好像還不是充足的理由…
我在想,Internet到底給人帶來了什么。在這個開源的社區,我們感到的是一種平等,自由,開放,和諧的社會也不過如此吧。弗里德曼在《世界是扁平的》中描繪的全球化的三步中,是否解答了我的疑惑:第一步是由于航海的發展而利于強國侵略所形成的全球化;第二步是由于生產力和貿易的發展而形成的市場全球化;第三步則是近些年開始加速的通信的發展而形成的信息全球化。一些強國是要加強自己對于別國的強權,而全球化是打破這種強權的大趨勢,是使那些強權的非中心化。
只是,弗里德曼站得更高, 而我常常會告訴學生,如果你喜歡權利或被管制,這個社區就不合適了…
作者:陳莉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