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激光燒結過程溫度場數值模擬
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成型原理[1]:利用 JY-ⅢA 型連續式 CO2 激光器為能量源,成型開始時鋪粉滾筒將粉均勻地鋪在加工平臺上,激光束在計算機控制下以一定速度和能量密度掃描,激光束掃過之處粉末燒結成一定厚度的實體片層,未掃過的地方仍是松散粉末。制成第一層后,活塞下降一個與鋪粉厚度相同的距離,再鋪第二層粉末,重復該過程,一個三維實體就可以制造出來。SLS 成型系統簡圖如圖1所示:
圖1SLS成型系統
Fig.1 Schematic of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process
有關快速成型過程的數值模擬,目前已有的報道為點掃描的一維傳熱[2],其誤差比較大。作者結合自己所用的線掃描系統,為使計算更接近實際,采用了二維有限元模型。
二維非定常熱傳導能量平衡方程為[3,4]
(1)
ρs=φ1ρ1+(1-φ1ρ)(2)
ε=(ρs-ρ)/ρ(3)
cp=w1cp1+(1-w1)cp2(4)
w1=φ1ρ1/〔φ1ρ1+(1-φ1)ρ2〕(5)
k=kg(1-ε)/(kg/ks+Ψ)(6)
Ψ=0.193 ε1.854(7)
(8)
(9)
d/D=1-(1-φ1)1/3(10)
式中 T 為攝氏溫度;t 為時間;ρ 為粉床平均密度;cp 為粉床比熱;k 為粉床熱導率;φ 為體積系數;x 為粉層厚度方向;y 為激光掃描方向;ε 為孔隙率;w 為質量系數;d 為涂層厚度;D 為顆粒直徑。下標 1 為樹脂;2 為實體顆粒;s 為固體;g 為空氣。均為國際單位.3 邊界條件
所選用的成型機,能保證對任何形狀的產品實現變長線等能量密度輸入。當掃第一層時,最初位置為粉末;當掃過此位置后,即為固、 液、 粉混合體。由于燒結過程中,液體區域及其物性參數有一定的隨機性,所以程序將每層分成兩個區域。線掃過的區域為固體區域,而與線接觸或待接觸區域為粉末區域。故有限元網格的劃分以掃描線寬及鋪粉厚度為控制參數。第一層底部為粉末與工作平臺的熱傳導,掃描線與粉末接觸的部位為定常熱流輸入,其余部位為與空氣的對流換熱(換熱系數為包含輻射的綜合系數)。對兩層以上的燒結過程,層與層之間的熱傳導用定義內部單元的方法來實現,如圖 2 所示。實際上,邊界條件可簡化為兩類: ① 定常熱流在粉層表面隨位置不同而加載;② 空氣與除熱流加載單元外的邊界之間的對流換熱。
圖2 燒結過程邊界變化
Fig.2 Boundary condition varying with sintering proces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