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流動人口管理上的應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鄉一體化的進展,中國社會的人口流動性日益增大,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向城鎮、城市,給流動人口的管理帶來巨大壓力,特別是流動人口的治安問題日顯突出。藏污納垢是城中村出租屋的一個顯著特點,給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帶來了不和諧。盡管城市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出租屋定期巡訪、登記核對、加裝電子門鎖(門禁)、出入口加強巡邏,但這些基本上是“人防”與“物防”的措施,即使是門禁系統這樣的“技防”也是極其普通的靜態防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系統化、動態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無法滿足流動人口的“流動”特點要求。事實上,出租屋的上門走訪登記管理方式無法每天進行,因為工作量太大,而且靠人眼識別不良分子,無論人的生理極限上還是準確性,都無法滿足要求。電子門禁,如果沒有城市化的人口信息系統聯網,根本無法預防犯罪,而且因為存在“一人刷卡多人出入”的弊端(主動尾隨或被動跟隨),也給不良分子提供可乘之機。據了解,深圳市近年來對出租屋強制性要求安裝電子門禁,但效果不太理想,一來門禁系統各區甚至各屋不統一,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卡和讀卡器),二來沒有與公安人口信息系統連接,導致無法對流動人口信息實時采集。
引入新技術
先介紹幾種新技術,然后再分析它們的集成與組合應用。
物聯網是近來發展出來的新事物,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應用擴展。互聯網實現的是信息溝通,但信息的來源是人工采集來的,也就是說,互聯網只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問題,并沒有解決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溝通問題。于是,人們開始試圖把各種傳感器連接到人們所關注的事物上,讓人與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直接進行溝通。例如,世界著名零售公司沃爾瑪通過物聯網,利用RFID傳感器技術,實現全球貨架商品自動跟蹤,動態調配,自動通知供應商配送貨物。又如,基于物聯網,近來城市管理部門將各個行政職能部門的傳感器鏈接在一個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城市物聯網綜合管理系統”(CIMSIT: C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n Internet for Things),即治安(智能視頻監控與報警)、智能交通(車輛管理與交通違章)、環保保護(污染檢測、分析)、環衛監視(清理、清掃)、水利(絓-河水庫水位、水質)、園林綠化(植被、蟲害)、安監管理(生產安全、危險品、放射品等監管)、消防(火源隱患監視)、節能減排等。如圖1所示。此綜合管理系統,真正實現了基于現場數據的實時綜合聯動管理。但目前尚未把流動人口管理納入到CIMSIT中來。
準3D成像與識別
這是以色列的創新技術,通過3個不同角度的攝像機,同時對人臉進行拍照,取得準三維的人臉信息。以后,此人如要進入某限制區域,不管其臉是否正面對著攝像頭,電腦通過分析也可識別其身份。而傳統的人臉識別要求攝像機正對人臉采集圖像,大大降低了識別率和準確率,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來訪者無意識或不愿意面對門禁的攝像頭。
這種新技術比較適用高檔別墅和安全級別要求很高的場所,如監獄、檔案館、金庫等,其特點是要求事先建立臉譜信息數據庫,因此不適合人員流動性很大的賓館、娛樂場館、體育場館等。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