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谷歌爭奪物聯網控制權
物聯網無疑是眼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蘋果和谷歌這兩大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希望占據這個領域的主導權。但它們顯然選擇了不同的技術路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7691.htm沒有人知道,當我們周圍越來越多的物品安裝了聯網的微型無線信號接收器,從而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時,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所謂的“物聯網”正是因此妙趣橫生,尤其是現在,谷歌(Google)和蘋果(Apple)也要開始大顯身手了。
谷歌正在測試聯網眼鏡。今年1月,這家公司以3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恒溫控制器和煙霧探測器的領先制造商NestLabs。隨著Nest而來的,還有雄心勃勃的前蘋果工程副總裁托尼•法德爾,他曾因iPod廣為人知。
蘋果也在著手打造iBeacons,這是一款用于與iPhone通信的微型藍牙探測器。還有傳聞表示,蘋果最快可能會在下周的開發者大會上公布兩個新平臺:一個用于監控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另一個用于管理人們的房間。
人們都在猜測,誰將會是未來智能設備的生產商,他們又將如何同其他設備進行互動。
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Horowitz)合伙人本尼迪克特•埃文斯寫道:“有種觀點認為,所有這些產品都將按照共同的開放標準設計,彼此能夠以智能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互動。如此一來,如果你與一位監控攝像機無法識別的人走進房間,而你的日歷中寫著‘約會’,那么某種一體化的學習型系統就會調暗燈光、打開恒溫器,同時播放巴里•懷特悠揚性感的樂曲。
不過埃文斯指出,根據在發達國家實現過的那些早期技術的先例——比如小型電動機或電腦芯片,這種巴里•懷特式的情景不太可能出現。各種產品通常不會共享數據,除非它們被安裝在同一種設備中——比如裝備齊全的汽車。
蘋果和谷歌希望利用成百上千的集成芯片及使用電池的激活器,從好比是一輛智能汽車的物聯網中獲利,或者至少獲得對它的掌控權。不過他們實現目標的途徑不同——雙方正在從各自的強項入手。
埃文斯寫:“許多可穿戴設備都認為自己應當成為智能手機的衛星產品,無論是充當它的遙感器還是遠程顯示器,但是它們的價值,產生于以云為基礎的分析能力:知道你每天要睡多少小時;或是從大數據中得到建議:應當何時入睡,應當設置幾點的起床鬧鐘,這樣是不是更加有用?iBeacon在這個過程中有著令人著迷的表現。因為它們并不與其他產品相連,卻給物質世界帶來了智能。如此一來,每一堵墻、每一排零售陳列柜、每一只手提箱、每一個包裹都能成為一部分數據。”
“也就是說,有時設備只是一塊被云驅動的不能說話的玻璃(或不能說話的感應器)。而有時云則是由設備驅動的傻瓜式存儲器。”
埃文斯說:“蘋果和谷歌的發展動向非常有趣。如果大多數‘物件’都只是智能手機的衛星產品和云的終端,那如何實現價值和控制?蘋果有著集成化的硬件和軟件,意味著他們最適合讓物品各司其職,不過谷歌則更擅長云系統的相關工作。”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