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市場看中國醫療電子行業發展前景
據彭博社發布的調查數據,2012年美國人年均醫療開支高達8608美元,整個醫療系統年度開支超過2.8萬億美元;在去年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醫療電子技術大會CMET2013上,有專家介紹:美國醫療器械產業規模已經接近千億美元,近5年年均增長率超過12%;這些數據表明,美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也是最主要的設計與生產基地之一,深刻地影響著醫療器械(包括醫療電子)行業的發展趨勢,作為落在其后的中國醫療電子行業,可以借鑒美國之現狀,尋找后續發展之道路。由創意時代會展主辦的中國國際醫療電子技術大會CMET也將以此為使命,致力于提升中國醫療電子產業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將更多國際領先的技術向更多國內企業傳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763.htm最值得關注的醫療電子技術/產品
據Med Qiao Group發布的相關信息,美國醫療器械產業目前最關注的前沿技術包括(這里僅摘取醫療電子高度相關的技術):
1、影像診斷(Diagnostic Imaging);
2、遠程醫療(Telemedicine);
3、分子診斷(Molecular Diagnostics);
4、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5、微流體系統與微機電系統(Micro-Fluidicsand MEMS);
6、無創監護(Non-Invasive Monitoring);
其中醫療成像是醫療器械最大的細分領域,也是中國醫療電子企業切入最多的一個領域,當然,目前高端醫療影像產品仍然在國際巨頭手中,就算中國企業做的最好的超聲產品,也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國外品牌手中。想要進一步提升中國醫療電子企業的影響力,醫療成像技術的提升是關鍵點。在此前六屆中國國際醫療電子技術大會CMET中,來自GE、西門子、銳柯、邁瑞、藍韻、TI、ADI、XILINX的多名專家就醫療影像系統各領域的前沿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議題涵蓋小型化設計、掌上超聲、低功耗超聲系統、高性能模擬前端、大型CT與核磁共振技術等。2014年,醫療成像技術仍是討論議題中的重點。
其他諸如遠程醫療、分子診斷、微創手術、MEMS、無創監護領域,目前領先的更多是國際企業把持,國內企業仍在起步階段,而如清華、復旦、中科院等科研機構擔負起了科研重任。在往屆CMET中,即有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就這些技術進行深入介紹,還有301醫院等醫院端專家就國際前沿產品與技術應用做過分享;在CMET2014中,這些前沿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深入研究。
移動與穿戴式醫療/健康概念火熱
移動與穿戴式醫療/健康領域,美國仍是當仁不讓的領頭羊。據Mercom Capital Group估算,去年風險投資家們共向醫療健康初創企業投資了22億美元,其中有5.64億美元投向了移動醫療企業;Google 已表示準備開發可以檢測血糖的隱形眼鏡;蘋果招募有健康傳感器研發背景的高級研發人員,申請了眾多心率監測、活動監測、健康監控相關專利……在今年8月即將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醫療電子技術大會CMET2014深圳站中,也將特別開設移動與穿戴式醫療電子專題,深入探討移動與穿戴式醫療/健康產品市場與技術,希望未來能夠通過相關產品簡化大量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降低醫療監護與管理成本,讓醫生和護工從繁重的簡單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在提升病人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治療成本。
據主辦方創意時代介紹,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醫療電子技術大會CMET2013上,議題涉及到移動與穿戴式醫療/健康設備的就有來自TI、ADI、飛思卡爾、安森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多位嘉賓。其中一位專家在演講中表示,“移動與穿戴式醫療設備和應用等于讓人的身體擁有儀表盤、測量儀器和警告信號燈,將來一定會普及。當然,目前傳感與檢測技術還不完善,大部分設備僅可做為個人健康管理參考使用,不具備醫療診斷價值。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能在其中一個細小方向做出突破,市場都是不可估量的。”
對移動與穿戴式醫療/健康產品,中國政府也投入了相當的關注與支持,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其中發展遠程醫療,逐步擴大數字化醫療設備配備,探索發展便攜式健康數據采集設備,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融合,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務水平為意見中八大主要任務之一。可以說,目前相關市場、概念與政策東風已起,誰先解決了技術問題,誰就將迅速脫穎而出。
西門子plc相關文章:西門子plc視頻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