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產業基地崛起在西安高新區
經過近兩年的艱苦鏖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外商投資高科技項目——三星電子高端閃存芯片項目將正式投產,預計今后將帶動160多家配套企業相繼入駐,直接或間接增加萬余就業崗位。以此為標志,西安高新區已經具備半導體芯片從研發生產到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并將在短期內形成規模過千億元的半導體產業集群,成為全球繼美國、韓國之外的第三大半導體產業基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647.htm一直以來,西安高新區把信息產業作為其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其在研發創新、園區承載、產業集聚、人才培育等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伴隨著三星項目的入區,配套企業更是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已有美國空氣化工、日本住友、韓國東進世美肯、住化電子等60家配套企業在高新區落戶,有15家已經落戶高新綜保區,另有45家在綜保區外設立獨立法人或辦事機構。
深入合作三星“芯”脈動半導體產業最強音
三星電子高端存儲芯片項目作為當前全球生產技術水平最高的集成電路項目,用以生產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10納米級閃存芯片,生產線的建成投產,讓西安高新區一躍成為國內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端閃存芯片生產基地。
在閃存芯片生產項目開工建設一周年之際,2013年9月12日,新簽約的項目則將三星“芯”留在了西安高新區——在對全球市場的戰略布局進行分析后,三星電子決定,在西安高新區建設10-X納米級NAND閃存芯片封裝測試及SSD組裝生產線,配套三星電子西安12英寸閃存芯片生產線。該項目力爭于2014年底前完成廠房建設。此外該項目的落戶還將吸引20家配套企業落戶。
簽約當天,落戶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的西安三星電子研究院、三星數據西安研發中心正式開業。作為三星電子的終端部門,三星電子研究院主要從事手機終端,智能DTV、半導體等高端研發業務,未來還有云計算、智能醫療的研發。
三星電子在西安高新區的產業布局實現了硬件與軟件的齊頭并進。西安三星數據研發中心,是三星SDS集團僅次于北京的中國第二大全球開發中心,主要從事集團內部的全球外包項目,將發展成為三星SDS在全球范圍內核心的研發機構。
伴隨著10-X納米級NAND閃存芯片封裝測試及SSD組裝生產線的建成達產,西安高新區將具備半導體芯片從研發生產到封裝測試的完整產業鏈。毫無疑問,三星電子,將成為這一產業鏈上的“頭號選手”。憑借三星電子極具競爭力的科研實力、強大的企業規模和品牌效應,脈動西安高新區乃至西安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最強音。
互利共贏攜手打造過千億半導體產業集群
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已在高新區投資建廠的韓國信泰電子公司也看到了未來發展的良好前景。“三星落戶必然會帶來一批配套企業,包括化工、精密儀器制造等等周邊相關產業,半導體產業原料相通,在這些配套企業中會有信泰公司所需要的,這對信泰公司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信泰電子副總經理顏炳洳說道。
目前,西安高新區已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區,吸引了美國英特爾、美光半導體、應用材料、霍尼維爾,韓國信泰電子,日本NEC,臺灣華新麗華,華為、中興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企業入駐,擁有電子信息企業超過千家。
2013年年初,世界500強美國美光科技公司與西安高新區簽訂了第三次增資的合作協議。三期投資總額將達到7.66億美元,擴建項目投產后,今年預計進出口總額將達到50億美元。
已落戶的陜西電子信息集團半導體工業園項目即將投產,建成包括200MW、500MW、300MW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及LED芯片及應用生產線和功率器件6寸生產線。另外,研發類半導體項目如艾默生研發中心、中晶廣場暨soc芯片及移動寬帶互聯增值業務的研發生產基地等都已落戶高新區。
隨著三星半導體及相關配套項目的相繼落戶和投產,西安高新區將很快形成一個規模過千億元的半導體產業集群,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成為中國信息產業第三極;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成為中國第一大信息產業基地、世界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對促進陜西乃至中國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和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將對中韓兩國經貿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多措并舉建世界領先的信息產業新高地
以三星的入駐為契機,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西安高新區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即:以集成電路、通信設備設計制造為核心,集通信、半導體芯片及專用設備研發、制造、芯片封裝等為一體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聚集地,多措并舉,將高新區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信息產業新高地。
基于良好基礎,高新區相繼推出扶持政策、加快平臺建設。在資金投入方面,高新區設立7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重點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攻關的資金支持。在科技資源統籌方面,高新區圍繞重點行業發展所需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統籌省市科技資源,加快建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技術支撐。在人才引進方面,出臺每年5000萬人才專項資金的作用,加緊建設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即引進100名領軍人才,支持1000名骨干人員海外研修,培訓10000名產業實用人才。
經過23年的發展,西安高新區已經具備了承接全球高端產業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轉移,參與國際分工的基礎條件與環境。三星的落戶、竣工投產,進一步凸顯了高新區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絲路’沿線上前景比較好的是新能源、電子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會展、服務外包等產業,而高新區在這些產業方面都很有優勢。”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趙紅專說,作為西安最大經濟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窗口,高新區要在絲路經濟帶中更好發揮龍頭、輻射、帶動作用,必須在三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撐點,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助推器,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排頭兵。
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安建利則表示,高新區將借三星投產契機發揮科技推動力,實施‘科技引領、環境提升、產業聚焦、板塊突破’四大工程,努力向國家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世界一流科技園區邁進,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