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頻識別技術的車輛路口通行系統設計
0. 引言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某些特殊用途的車輛,這些車輛通過交叉路口時,往往是通過交警臨時操作交通信號控制機改變信號燈的顏色或是通過相關人員直接上路指揮等方式以獲得在交叉路口的優先通行權。這樣的做法實時性和安全性都不是很好。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在無須人工干預的前提下工作,并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且操作快捷方便,同時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本系統可以針對特種車輛發出的申請,對其進行有效地識別,通過位于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機或遠程監控中心的控制,決定其是否獲得路口的優先通行權。監控中心也可以根據車輛反饋的信息獲得特定路口及其周邊一定范圍內的道路交通通行狀況,從而為道路交通的區域協調控制和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1. 系統設計要求及總體設計
圖1 系統示意圖
本系統的硬件平臺主體主要包括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模塊和射頻識別讀卡器模塊兩部分。電子標簽模塊安裝于車輛上,一般位于方便駕駛員操作的適當位置。考慮到性價比和開發周期的因素,電子標簽部分的微控制器采用美國ATMEL公司的基于51核的單片機AT89C51[1]。RFID標簽按供電方式可以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有源是指標簽內有電池提供電源,其作用距離較遠,但壽命有限、體積較大、成本高,且不適合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無源標簽內無電池,利用波束供電技術將接收到的射頻能量轉化為直流電源為卡內電路供電,其作用距離相對有源卡短,但壽命長且對工作環境要求不高[2]。考慮到標簽的工作環境為車內,且為了提高信號質量和作用距離,本系統的電子標簽模塊采用有源標簽。電子標簽模塊由車載電源供電。讀卡器模塊位于路口,采用韓國SAMSUNG公司的基于ARM7TDMI-S核的32位微處理器S3C44B0X,將識別的信息通過RS-485總線傳給位于路口的交通信號控制機,或是通過網口將信息直接傳給監控中心的上位計算機,再由交通信號控制機或監控中心決定是否改變信號燈的狀態。每一個十字路口安裝四臺讀卡器,均位于道路右側,為了防止出現讀卡器誤讀,將四臺讀卡器放置于彼此距離較遠的安全位置上。
2. 硬件設計
圖2 電子標簽結構框圖
電子標簽采用nrf2401+AT89C51架構。nrf2401是NORDIC semiconductor的RFID芯片,采用全球開放的2.4GHz頻段,有125個頻道,可滿足多頻及跳頻需要,具有較高的數據吞吐量,速率可達1Mbps,外圍元件較少,只需一個晶振和一個電阻即可設計射頻電路,發射功率和工作頻率等所有工作參數可全部通過軟件設置,電源電壓范圍為1.9V~3.6V,功耗很低,電流消耗很小,-5dBm輸出功率時典型峰值電流為10.5mA,芯片內部設置有專門的穩壓電路,因此,使用任何電源(包括DC/DC開關電源)均有良好的通信效果,每個芯片均可以通過軟件設置最多40bit地址,而且只有收到本機地址時才會輸出數據,內置CRC糾檢錯硬件電路和協議。AT89C51是一種低功耗高性能的8位單片機,片內帶有一個4K字節的Flash可編擦除只讀存儲器,它采用了CMOS工蟻和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其中央處理器由ALU,專用寄存器組,定時控制部件等組成,具有較強的調用、跳轉、判斷、豐富的數據傳輸功能,以及提供存放中間結果、常用參數寄存器等功能。電子標簽安裝于車輛上,操作面板由5個按鍵組成,分別是開關,復位,左轉請求,右轉請求和直行請求。其中請求鍵采用中斷方式,用于在車輛接近路口需要優先通過時向讀卡器發送優先通行請求。標簽中還存儲有關于該車輛的信息數據,如車種,車牌,型號和用途等。
圖3 讀卡器系統框圖
讀卡器系統仍然采用nrf2401作為接收節點。讀卡器部分主要實現信息識別和通信功能。采用SAMSUNG公司的基于ARM7TDMI-S核的高性能32位微處理器S3C44B0X[3]。它的工作電壓僅為2.5V,大大降低了芯片的功耗,可以外擴SDRAM,FLASH,內置的LCD控制器最大可以支持256色STN的LCD[4],71個通用I/O,包括8個外部中斷源。本系統中擴展了10Mbps以太網接口芯片Realtek公司的RTL8019,該芯片具有16位數據線接口和20位的地址線接口,可以在發送的物理幀上自動添加幀頭,幀起始定界符和校驗和。讀卡器將接收到的信息通過RS-485總線傳輸到現場的交通信號控制機上,直接改變交通燈狀態,如果路口中有相同或更高的申請級別,則將請求信息通過網口送到監控中心仲裁,然后由監控中心直接向信號機發送指令[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