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世界三大數字電視標準簡介

世界三大數字電視標準簡介

作者: 時間:2013-03-15 來源:網絡 收藏
數字電視相對模擬電視的巨大優勢使之成為公認的下一代電視系統,而要將數字電視變成現實,業界需要完成復雜的系統性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的制定。標準的作用在于定義整個數字電視系統的具體實現細節,主要內容涵蓋數字節目的前期制作、數字節目的顯示格式、數字節目的傳輸幾個方面。在所有這些標準確定之后,整套數字電視系統才可以組合并運轉起來,整個數字電視產業也才可能真正啟動。
數字電視按傳輸方式分為地面、衛星和有線三種。1995年,歐洲150個組織成立了(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數字視頻廣播)聯盟,這個聯盟現在已經擁有近200個成員。1997年,聯盟發表了它的數據廣播技術規范,包括衛星數字電視傳輸標準-S、有線電視傳輸系統標準DVB-C和地面傳輸標準DVB-T,為衛星、有線和地面電視頻道傳送高速數據鋪平了道路。其中,DVB- S規定了衛星數字廣播調制標準,使原來傳送一套PAL制節目的頻道可以傳播四套數字電視節目,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效率。DVB-C規定了在有線電視網中傳播數字電視的調制標準,使原來傳送一套PAL制節目的頻道可以傳播四至六套數字電視節目。DVB-S和DVB-C這兩個全球化的衛星和有線傳輸方式標準,目前已作為世界統一標準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包括中國)。而對于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標準,經國際電訊聯盟(ITU)批準的共有三個,分別為:歐盟的DVB-T 標準、美國的(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進電視制式委員會)標準和日本的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綜合業務數字廣播)標準,因此,之爭主要集中在地面數字廣播系統。
數字電視三種標準的比較
DVB
ISDB
DVB-T
DVB-C
DVB-S
視頻編碼方式
MPEG2
MPEG2
MPEG2
MPEG2
MPEG2
音頻編碼方式
AC-3
MPEG2
MPEG2
MPEG2
MPEG2
復用方式
MPEG2
MPEG2
MPEG2
MPEG2
MPEG2
調用方式
8VSB
COFDM
QAM
QPSK
QPSK
帶寬(Hz)
6M
8M
-
-
27M
歐洲DVB-T標準

DVB-T標準采用的大量導頻信號插入和保護間隔技術使得系統具有較強的多徑反射適應能力,在密集的樓群中也能良好接收,除能夠移動接收外,還可建立單頻網,適合于信號有屏蔽的山區。另外,歐洲系統還對載波數目、保護間隔長度和調制星座數目等參數進行組合,形成了多種傳輸模式供使用者選擇。但歐洲標準也存在缺陷:①頻帶損失嚴重;②即使防止了大量導頻信號,對信道估計仍是不足;③在交織深度、抗脈沖噪聲干擾及信道編碼等方面的性能存在明顯不足; ④覆蓋面較小。
美國標準
美國于1996年12月24日決定采用以HDTV為基礎的ATSC作為美國國家。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決定用9年時間完成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歷史性過渡。
ATSC標準具備噪聲門限低(接近于14.9dB的理論值)、傳輸容量大(6MHz帶寬傳輸19.3Mbps)、傳輸遠、覆蓋范圍廣和接收方案易實現等主要技術優勢。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對付強多徑和快速變化的動態多徑,造成某些環境中固定接收不穩定以及不支持移動接收。
日本ISDB-T標準

日本于1996年開始啟動自主的數字電視標準研發項目,在歐洲COFDM技術的基礎上,增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形成ISDB-T地面數字廣播傳輸標準,于1995年7月在日本電氣通信技術審議會上通過。2001年,該標準正式被ITU接受為世界第3個數字電視傳輸國際標準。
頻譜分段傳輸與強化移動接收是日本ISDB-T標準的兩個主要特點,是對地面數字電視體系眾多參數及相關性能進行客觀分析優化組合的結果,但是此標準是日本根據本國具體情況及產業發展戰略進行權衡取舍的。在實現系統特定功能的同時也為之付出相應的代價,如頻譜分段傳輸對系統頻率分集性能與凈載荷率的影響,采取以頻譜分段為基礎實現不同誤碼保護率分層傳輸對系統復雜度的影響,在系統內層采用延時長達數百毫秒交織環節對系統及業務同步響應的影響等。
目前,世界各國都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慎重地選擇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從世界范圍看,除了美國外,還有加拿大、阿根廷、韓國等國家采用美國的ATSC標準。而歐洲所有國家和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則選用了歐洲聯盟的DVB-T標準。
我國正積極開展數字電視標準的研究,國家標準即將出臺。從保護國內產業的角度出發,制定具有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上領先的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將對我國電視、通信、互聯網等產業發展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有利于發達國家向我國開放技術,亦可因數字技術本身的特性,保護國家的信息安全。按照計劃,我國將在2010年實現數字電視的普及,2015年將全面取代現有的模擬電視系統。因此,對產業界來說,數字電視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參考文獻:
李偉 淺談數字電視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線電視技術2003 10(7) -13-15
張文軍等 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技術與傳輸標準, 電視技術2001(1) -5-7、29
走進數字電視 高清晰度背后的標準之爭,個人電腦 2004 4 -195-200
張波濤 技術與標準:中國如何跑贏數字電視全球馬拉松 信息空間 2003 12 –88-92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