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控制器的交流電機控制系統控制算法綜述
隨著電力電子器件及微電子器件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控制理論在交流調速傳動中的具體應用,從一般要求的小范圍調速傳動到高精度、快響應、大范圍傳動;從單機傳動到多機傳動協調運轉,幾乎都可采用交流傳動。但交流電機本質上是一個非線性的被控對象,電機參數在實際應用中會發生變化,而且可能存在比較嚴重的外部干擾。經典控制理論不能克服負載、模型參數的大范圍變化及非線性因素的影響,因而控制性能將會受到影響。要獲得高性能的交流電機控制系統,就必須研究先進的控制算法以彌補經典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近年來,隨著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先進控制算法被廣泛應用于交流電機控制系統,例如自適應控制、滑模變結構控制、神經網絡控制、模糊控制等,并取得一定成果。因此,這里將簡要介紹目前交流電機控制系統中應用較多的幾種控制算法。
2 交流電機控制系統的控制算法
2.1 PI控制
PI控制器以其簡單、有效、實用的特性,廣泛應用于交流電機控制系統。交流電機調速系統的速度環和電流環調節器均使用PI 控制器。但交流電機是一個強耦合的非線性對象,并且其應用環境較為復雜且常常存在各種干擾,電機參數也會在運行過程中發生變化。因此,PI控制器在交流電機調速中由于自身特點還存在不足,例如:PI控制器直接獲取目標和實際之間的誤差,這樣就會由于初始控制力太大而出現超調,從而無法解決快速性和穩定性之間的矛盾;控制過程中,PI參數一旦確定,則無法在線自調整以適應對象參數的變化,即同一PI參數一般難以適用不同電機轉速;PI控制器參數適用控制對象范圍小。所以交流電機采用PI控制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調速性能,尤其是在對控制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近年來,出現了模糊PI、自適應PI、神經網絡PI等新型PI控制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提高了交流電機的調速性能。
2.2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利用模糊集合來刻畫人們日常所使用概念中的模糊性,使控制器更逼真模仿熟練操作人員和專家的控制經驗與方法。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論、模糊語言變量及模糊邏輯推理為基礎的一種計算機數字控制。模糊控制的突出特點:無需建立被控對象的精確數學模型;系統的魯棒性強,適應于解決常規控制難以解決的非線性、時變及滯后問題;以語言變量代替常規的數學變量;推理過程模仿人的思維過程,借鑒專家的知識、經驗,處理復雜的控制問題。
模糊控制作為一種智能控制技術,是模糊集合理論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主要思想是吸取人類思維具有模糊性的特點,通過模糊邏輯推理來實現對眾多不確定性系統的有效控制。其設計核心是模糊控制規則和隸屬度函數的確定,其一般結構如圖1所示。

模糊控制的不足之處:本身消除穩態誤差的性能較差,難以達到較高的控制精度。目前,模糊控制在交流控制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基于模糊控制的交流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分析,如何保證系統的穩定性;模糊控制規則難以確定,對不同的電機和運行環境,模糊規則需要分別設計;缺乏系統而有規律的模糊規則設計方法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