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與傳統汽車廠商:不是顛覆是互補
在近日舉行的深圳IT領袖峰會的主題論壇中,“智能汽車與互聯網”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熱點議題,吸引了包括IBM全球副總裁王陽,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總裁孫東升,以色列安速咨詢公司總裁YuvalBinur,以及深圳當地和智能汽車緊密相關的企業領導楊洪和張家同參與論壇,主持人則為英才雜志社社長宋立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36212.htm不管是處于系統軟件上層的IBM,還是從事咨詢投資的安速和創新投資,以及深圳從事汽車導航、車聯網的直接企業,都對智能汽車有著很大的興趣,智能汽車與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到場嘉賓首先談及了各自對于互聯網思維的看法,提出了“天羅地網”,“傳統企業必須擁抱互聯網”,“互聯網需要和傳統產業相互融合,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的觀點。從事汽車導航事業多年張家同說到,智能汽車和互聯網是對于多年前比爾蓋茨“我要讓每個沙子都成為互聯網的節點”觀點的延伸。YuvalBinur作為投資家,對汽車行業和醫療行業尤為看重。
特斯拉是論壇的主要議題,王陽作為體驗者說,特斯拉其實就是計算機上面裝了四個轱轆,是對物聯網(車聯網)和智能化方向的踐行。而智能汽車將會和能源,物流和云計算等產業產生碰撞,里面將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孫東升提到了電動汽車的兩個問題,即電池成本問題和安全問題,而特斯拉正好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這是特斯拉成功的關鍵。作為投資人,他也投資了一些電池制造商,在與特斯拉的電池技術,還有日本電池技術相比中,他坦陳國內企業的技術還差得比較遠,還主要停留在“制造”的環節上。
先后去過兩次特斯拉的楊洪肯定了前兩位的觀點,不過他還表示,在車輛的內飾、安全、精細程度上與奧迪等傳統廠商還有差距,如果是為了享受汽車,他不會考慮特斯拉。特斯拉在與汽車文化的契合上還有很長路要走,對于特斯拉汽車的安全和產量等問題需要從多個維度來考量。特斯拉對于傳統汽車廠商融合或者顛覆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特斯拉為電動汽車和汽車互聯網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
特斯拉與傳統汽車廠商的關系應該就和余額寶與四大行類似的關系,不是顛覆和競爭,應該是一個互補的作用。
王陽則不同意楊洪的觀點,他描述了智能汽車與互聯網的一個長遠愿景,即互聯網汽車需要和小米一樣,以成本價甚至虧本吸引客戶,成為一個入口,通過增值服務,以數據等內容賺錢。未來的汽車將會高度智能化,成為消費的入口位置,乃至一個真正的O2O工具,屆時人車交互,不同車輛中的人和人交互將會更為便捷。
從1996年開始做車聯網的張家同談到了特斯拉給他的一個印象:“用昂貴的代價給屌絲創造了一個偶像。”
特斯拉的重點在于汽車的網絡化,而不是狹隘的汽車智能化。未來可聯網的汽車將會提供無時不在的交互,特斯拉代表了這種方向,只是受到了傳統汽車行業的阻礙。
YuvalBinur表示,特斯拉最早的定位是“硅谷富人”的玩具,我們應該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互聯網化的創新上,比如安全輔助駕駛,大屏電子顯示儀等等,而不是電池技術。不過特斯拉在整個汽車行業里的比重很小,離大眾,尤其是中國大眾還有很遠的距離。中國人的思維不應該局限在特斯拉這個小市場上,應該去看到一個大眾的,主流的市場,這里才能夠給中國企業在市場中能夠取得領先的機會。
楊洪對于王陽提出的把汽車做成入口,做成低價小米模式表示適當認同,只是時間節點還遠遠沒有達到,目前來說,白送一輛70、80萬的特斯拉就是為了獲取入口,利用增值服務賺錢目前來說是不可能的。或許在二三十年后,汽車制造成本降低,同時大數據價值上升才有可能出現不在汽車硬件上賺錢的局面。
論壇中不斷地拿余額寶作為例子,YuvalBinur則表示對中國發生的事情并不感到驚奇,因為余額寶解決了行業的需求,對于相關服務的需要。所以這對智能汽車行業的啟示在于,這個行業的真正需求在哪里?
其中三個關鍵點就是安全,駕駛體驗和數據的應用。如果中國企業能夠解決這三個需求,并能提供一個能接受的價格,那么就能以創新在市場中占據領先位置。
同時,與會者都意識到,目前中國的路況,環境、生態等等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王陽描繪的愿景和方向是會到來的,只是需要以十年為單位的時間來完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