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和移動網互通技術分析方案
圖3 支持GTP的S2a方式時的附著過程
現在具有多種接口(如3GPP,WLAN,WiMAX等)的終端設備越來越多,終端上的業務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有些業務適合在3GPP接入系統上使用,而另一些業務則適合在其他接入系統上使用。例如,用戶在家的時候,可以通過WLAN使用FTP業務,同時通過LTE使用VoIP業務。但一旦用戶離開家,很可能與WLAN的連接就中斷了,這個時候,FTP業務就需要切換到3GPP系統中。這樣對不同的業務進行路由區分,既提升了用戶的業務體驗,也緩解了運營商移動網絡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解決UE如何能夠同時通過3GPP和非3GPP接入系統,接入同一個PDN?運營商又如何能配置UE在不同接入系統間的IP流路由規則?這些不同的IP流如何實現在不同的接入系統間動態遷移?UE通過不同的接入系統連接到了不同的PDN時,又如何能完成3GPP和非3GPP間的切換等問題。
基于以上問題的提出,業界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基于PDN的粒度進行切換的MAPCON (Mutiple Access PDN Connetion)技術和基于流粒度進行的IFOM(IP Flow Mobility)技術。
MAPCON是指用戶在不同的接入系統中建立的是不同的PDN連接,即不同的接入系統中的PDN連接必須使用不同的APN。
MAPCON技術的實現比較簡單,用戶的附著流程基本沒有改動,只需分別在兩個系統進行附著。在切換流程中,如果用戶已經在兩個系統都附著了,只需要把一個系統上要切換的業務切換到另一個系統上,在目標消息中為其建立相應的PDN連接,并釋放源系統中相應的承載即可;如果用戶只在源系統進行了附著,那么在切換前,用戶需要先在目標系統執行附著流程,并能夠提供要切換的PDN連接的APN。此外,MAPCON對HSS和AAA有所增強,主要是要實現PDN GW信息的動態推送,PDN GW信息原來是在切換流程中通過接入認證過程獲得的。
需要注意的是,實現MAPCON技術的關鍵是用戶通過Dual Radio的方式建立了兩個PDN連接。此時兩個PDN連接的PDN GW必須是一樣的。用戶如果因切換而建立PDN連接時,其附著類型應該為“Handover”,用戶還會把自己的IP地址或者PDN GW信息傳遞給MME,這樣MME就知道要建立到哪個PDN GW的連接,保證兩種接入方式下選擇的是同一個PDN GW。
采用了MAPCON技術,不同業務可經由不同接入系統進行傳輸,不同業務優先在哪個接入系統進行接入的選擇策略可通過ANDSF發送給UE。MAPCON可以實現WLAN和3GPP間的負荷分擔,比如,運營商自有業務(IMS)通過HSPA(或LTE)接入,而視頻(優酷)/FTP下載經過WLAN接入。此外,MAPCON還可以支持WLAN和3GPP接入間的切換,當WLAN覆蓋不好時可將經由WLAN傳輸的應用切換到3GPP接入。
相比MAPCON技術,IFOM技術更為復雜一些。IFOM研究的是UE同一個PDN連接下的不同的IP流如何路由到不同的接入系統,并且用戶在3GPP系統和WLAN之間切換時,如何保證這些IP流切換的連續性和無縫的IP流移動性。目前比較成熟的IFOM方案是基于DSMIPv6的S2c接入方式,系統能夠保留用戶的IP地址,用戶在接入系統間移動時,也能夠保證IP流的移動性。
為了實現系統間的IP流移動性,要對S2c和H1接口的DSMIPv6移動性信令進行擴展,以攜帶路由過濾器信息。如果UE在不同的接入系統上配置的是不同的IP地址,則可以通過多個綁定消息在HA上分別將這些地址注冊為CoA。此外,為了將IP流路由到特定的接入,UE需要在Binding Update消息中包含流標識(FID)參數。FID定義了路由規則,包含路由過濾器和路由地址。根據這些路由信息,系統就知道哪些業務是從3GPP系統接入的,哪些業務是從WLAN系統接入的。一旦發生了流的移動性,UE也會通過Binding Update消息更新路由信息,EPC系統收到更新的路由信息后,就會進行相應的承載釋放或者創建,實現IP流的無縫切換。
在實現WLAN和3GPP系統間業務連續性和無縫分流方面,一個新的網元功能模塊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ANDSF具有數據管理和控制功能,能夠響應UE進行接入網絡選擇的請求,提供發現用戶接入網絡和進行接入網絡選擇所需的輔助數據。用戶根據ANDSF提供的這些信息,就能結合當前業務的特征,選擇最合適的接入網絡,從而實現數據業務的有效分流。
ANDSF能夠提供以下3類信息用于用戶選擇合適的網絡進行接入:
●系統間移動性策略。該策略規定了是否允許進行系統間的移動,并為用戶接入到EPC系統選擇最合適的接入系統。該策略可以提供給UE,ANDSF也可以基于運營商策略或者基于UE發送的網絡發現和選擇信息對系統間的移動性策略進行修改。
●接入網絡發現信息。根據UE的請求,ANDSF可以提供UE鄰近區域的所有接入系統的接入網絡列表。接入網絡信息可以包括接入技術類型(如WLAN或WiMAX),無線接入網絡標識符(WLAN的SSID)。
●系統間路由策略。ANDSF可以給用戶提供一個系統間路由策略的列表,包括一些過濾規則,規定某個特定的業務流或者特定的APN,是否允許接入到某個接入系統中;并且在用戶進行數據路由時,根據路由策略定義的接入系統的優先級,為業務選擇最合適的接入技術或者APN。
以上我們提到的MAPCON和IFOM都屬于無縫分流,也就是說,用戶在WLAN接入和移動網絡接入間進行業務切換時,能夠保證業務的連續性,用戶感覺不到業務的中斷,這類似移動網絡中的軟切換的概念。
WLAN和演進的移動分組網互通時,還能提供非無縫(Non-Seamless)的分流形式。這個指的是用戶在WLAN接入和移動網絡接入間進行業務切換時,無須保證業務的連續性,業務允許中斷,這類似移動網絡中的硬切換的概念。在非無縫分流方式下,用戶在接入到WLAN網絡后,能將特定的IP流通過WLAN接入直接進行分流,而無須穿越EPC網絡。非無縫分流方式適合在LTE/EPC網絡部署的初期使用。
4 結束語
現在,WLAN網絡已在全球迅速得以推廣,ATT,Verizon,DoCoMo,T-mobile,Orange等全球主要蜂窩運營商都積極行動起來,為無線局域網與蜂窩網在全球范圍內的網絡融合創造了良好基礎。在我國,三大運營商也都將WLAN作為輔助移動網絡的重要手段,紛紛擴建自己的WLAN網絡,為家庭和企業用戶提供補充的寬帶無線接入手段。
在標準技術研究方面,WLAN分流技術在3GPP是討論的重點,涉及WLAN與移動網互通的標準比較多,為方便讀者深入了解相關知識,下面對這些標準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介紹:
(1)TS 23.234,最初的WLAN與移動網互通的標準,描述的是WLAN和GPRS互通技術,包括WLAN用戶如何使用2G/3G的安全認證,直接通過Wi接口訪問3GPP的PDN網絡。該標準不涉及WLAN用戶在移動時業務的連續性研究。
(2)TS 23.327,描述的是如何實現WLAN與GPRS之間的業務連續性。這個標準可以看成是對TS 23.234的增強。由于解決方案所采用的是DSMIPv6技術,因此被運營商采用的可能性并不大。
(3)TS 23.402,WLAN接入EPC網絡的基本標準。描述了互通的基本架構以及MAPCON技術。
(4)TR 23.861,是關于MAPCON和IFOM研究的最初的研究課題。在這個課題中MAPCON和IFOM被合稱為MAPIM。進入正式標準階段之后,才分別使用MAPCON和IFOM的稱謂。其中的研究內容分別納入TS23.40(MAPCON)和TS23.261(IFOM)。
(5)TS 23.261,基于S2c DSMIPv6的IFOM正式的標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