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低成本單進三出逆變器電源電路的設計經驗
另外,在上管的漏極或集電極,在下管的源極或發射極,近距離接上一個0.1μF左右的電容可減少高頻噪音,防止誤動作,用示波器在采樣電阻上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其效果。
2、繼電器的作用
變頻器直流母線間接了電容,開機時會有很大的沖擊電流,一般用一個電阻限制該沖擊電流,再接通繼電器。有時可以用NTC熱敏電阻替代繼電器,這時候要小心“冷啟動”時上下管可能直通,因為剛上電時驅動IC需要時間建立穩定的電位,而“熱啟動”時電容上的電荷不會馬上漏光,不會出現這個問題。關鍵器件的選擇
1、場效應管或IGBT
如何合理地選擇場效應管或IGBT,是決定電路性價比的一個重要因素。英飛凌的20n60c3耐壓高,在單極性調制或不用考慮死區保護的直流無刷電機驅動時可用。IR公司的IRFP460 各種場合都能用,上述兩種器件在漏源電壓10 V時最大電流都是20 A,安全工作區也差不多。還有一種不錯的選擇就是電磁爐里常用的IGBT,如仙童公司的FGA15N120ANTD,其耐壓高到1 200 V,工作時發熱少,驅動電路可以不作修改,如果設計三進三出的低成本逆變器更是非其莫屬。
2、微處理器
一臺開環控制的簡單變頻器,微處理器的最小系統只要用到6或9個引腳就可以了:電源兩線,AD轉換一線,PWN輸出3或6線。不管是哪種內核,外圍電路一定得有能預分頻的定時器和3或6路的PWN,有看門狗和死區設定功能則更好。用美國微芯公司的DSPIC30F2010,德國英飛凌公司的XC866都能編出控制程序。兩家公司都提供了相關的庫函數,用C語言編程的話調用就可以了,但這樣會讓人感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己設計算法,用匯編來實現,最終代碼不超過2K,并且在不斷嘗試改進算法的過程中,意外地找到了一種不用Clarke變換和Park變換就能實現的簡單的空間電壓矢量控制算法。同樣的硬件用一臺370 W的電機做試驗,將電機從星接改成三角接后,用三相SPWN波來控制時電機最大功率只能到290 W,而用簡單空間電壓矢量控制算法電機最大功率幾乎達到了370 W。
把變頻器電路改成無刷直流電機驅動電路很簡單,只要把三路霍爾信號直接接到微處理器的引腳上即可,霍爾信號一般很“干凈”,無需作特殊處理。用120°導通的控制方法時,只有6種輸出狀態,軟件將會簡單得多。
結束語
交流電機,直流無刷電機的驅動器,其硬件成本其實應該是差不多的。交流電機使用了變頻技術以后,其調速性能已可以和直流電機相媲美,但在使用了各種調制方法以后,發現有一項指標是沒法超越的:加速時間或低頻轉矩。原因不在控制器上,而在電機本身:同樣功率的電機,交流電機最大轉矩只有額定轉矩的兩倍左右,而直流電機可以大很多。這就是為什么在伺服控制,電動車等需要低速大扭矩的場合不用交流電機的原因。雖然還可以通過加大轉子電阻,加長電機減小直徑,降低轉動慣量㈣的方法來提高加速時間,但是比起無刷直流電機,其綜合性能還是差一些。因此,只有在電網電壓穩定,對電機尺寸,加速時間沒有苛刻要求的場合,交流電機配合變頻器才能發揮其價格低,可靠性高的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