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技術軟肋或成最大發展阻礙
LE D將大行其道
LED的中文全名是發光二極管。與所有二極 管 一 樣 ,L E D內部的半導體分為P和N兩個區,構成一個PN結。P區中有多余的帶負電的電子,而N區有多余的帶正電的空穴。LED發光的原理并不復雜———當加在LED上的正向電壓使得電子 和 空 穴 相遇,就會釋放出能量,轉化成光子。
與常用的白熾燈照明 相 比 ,L E D有許多優勢:首先,它是固體器件,沒有燈絲也沒有玻璃泡,不怕震動,不易碎。使用壽命可達五萬小時。其次,LED燈的能耗僅有白熾燈的60%,燈中也不含汞、鉛等有害物質,利于回收。第三,LED是直流電驅動,不像交流電驅動的白熾燈會出現高頻率的閃爍,有利于保護眼睛。另外,LED需要的電壓和電流都比較小,適合在礦井和野外這樣缺電的場合使用。
我國成立了跨部門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提出一個明確目標:即到2015年中國的LED產業規模要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白光LED光效達到150- 200流明/瓦,預計每年能夠節電1000億度,節省標準煤350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1億噸,新增就業200萬人。其中,珠三角地區在全國的LED市場有42%份額,廣東省的十二五規劃也支持包括LED在內的重點領域。
技術劣勢或制約我國LE D發展
劉頌豪介紹,LE D領域仍然存在標準不一,魚龍混雜的局面。目前,廣東省已經啟動標準光組件計劃,借助軍工標準引入LE D行業,通過省內具有國家資質的檢測站對產品定期進行檢測,標準統一之后,行業的發展會漸趨規范。
目前市面上的LED照明產品存在一個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后亮度開始衰弱。這是LE D大規模應用的一個阻礙。劉頌賢認為,M O C V D技術是LE D產業發展潛在的軟肋。M O CV D全稱“金屬有機物氣象化學沉積”,是制備LE D上的PN結的關鍵技術。由于相關設備制造難度很高,國內LED企業主要依靠進口。近年來國產M O C V D設備開始投放市場,但距離量產仍有一定距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