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電鐓智能控制設計
氣門是汽車發動機的重要零部件,是控制氣缸吸入混合氣或排出廢氣的閥門,形狀呈菌形、平項,頭部外緣做成圓錐面與氣門座相配合。氣門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發動機的動力和油耗。隨著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對氣門品種和數量的需求愈來愈多,同時對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目前氣門的生產毛坯成型工藝主要有兩種:擠壓成型法和電熱鐓粗法。對比擠壓成型法,電熱鐓粗法投資少,節能高效,是國內氣門毛坯的主要生產方式,如圖1所示為氣門棒料、氣門鐓件和氣門半成品。電熱鐓粗工藝是利用工件本身的電阻,在通以低電壓大電流同時對其施加外力,當工件被加熱到塑性變形溫度時逐漸被鐓粗的過程。
2 嵌入式智能電鐓控制系統的設計
2.1 電鐓控制系統結構
電鐓機控制系統主要是實現電熱鐓粗工作過程中電流、壓力和上下料的控制。嵌入式智能電鐓機控制系統的硬件設計主要采用以ARM7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硬件平臺,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控制器根據預設參數,通過總線驅動D/A控制鐓粗頂鍛壓力、鐓粗電流、砧子回退的速度。位移和溫度等參數由傳感器讀取,經過比較計算之后再經總線輸出,實現閉環控制。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的控制使用光電隔離分隔電磁閥與核心板電信號,提高抗干擾能力;鐓粗過程中的狀態和參數分別通過信號指示燈和LCD屏監控顯示;同時LCD觸摸屏還具有參數輸入和調試控制功能。
2.2 電鐓系統控制流程
電鐓工藝是根據朔性力學和傳熱學原理,利用工件本身的電阻,通過控制加載在工件上的電流和壓力,使工件通電發熱,當工件被加熱到塑性變形溫度時逐漸被鐓粗成型。在嵌入式智能電鐓機上,還設計有自動上下料機械手,實現電鐓過程的連續自動生產。設計中,將電鐓控制過程分為:上料,預熱,上料復位,熱鐓,上料準備,熱鐓結束,熱鐓復位,下料等過程。
在這些過程中,動作之間的協調配合不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加工質量。采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可以大大優化工作過程中各動作的協調配合。μC/OS-II是一種可剝奪內核的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具有良好的實時性能和多任務功能,結構小巧、執行效率高、占用空間小。在μC/OS-Ⅱ操作系統上,將控制流程中的一些加工步驟并行觸發,使加工流程更加緊湊高效,有助于提高電鐓生產效率。
2.3 核心控制電路
核心控制電路是嵌入式硬件的最小系統,存儲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及提供硬件運行平臺。在核心控制系統中主要是采用ARM微處理器作為主控制器,電鐓機的控制軟件和工藝參數文件保存在2MB的NorFlash中,控制程序在8MB的SDRAM中執行。RS232通信接口用于PC機下載程序和反饋硬件平臺的調試信息。JTAG是微處理器配置的調試接口,可以使用仿真器通過JTAG接口對硬件平臺進行仿真調試;同時,JTAG接口還可以實現Nor Flash程序固化功能。微處理器芯片已經提供了LCD控制器,因此不需要外接控制器,使用方便。數據總線輸出壓力、速度、電壓等數據信號量,要經過總線驅動器保證數據的傳輸無誤。AD輸入經電平轉換后直接輸入到處理器上。
2.4 基于μC/OS—II的控制系統設計
嵌入式智能電鐓控制系統在ARM7內核的S3C4480微處理器上移植了μC/OS-II,并開發了電鐓控制系統應用程序。整個控制系統分為6個任務:上料,下料,鐓粗缸,砧子缸,變壓器,人機界面。各任務優先級從高到低如下分配:砧子缸8,鐓粗缸12,變壓器14,上料16,下料20,人機界面24。任務間通過預先創建的信號量進行任務切換。為了保證控制位移的實時采集,位移傳感器信號以中斷方式輸入。
人機界面在移植到S3C4480的μC/GUI基礎上設計。由于S3C4480有LCD控制器,所以在移植μC/GUI時,只需要移植μC/GUI驅動層9個函數。
LCD_L0_Init(); 初始化顯示屏并清屏;
LCD_L0_Rinit(); 重新初始化顯示屏,不清屏;
LCD_L0_Off(); 關閉LCD;
LCD_L0_On(); 開啟LCD;
LCD_L0_DrawBitmap();畫位圖;
LCD_L0_DrawHLine();繪水平線;
LCD_L0_DrawVLine();繪垂直線;
LCD_L0_FillRect(); 矩形填充框:
LCD_L0_XorPixel; 反轉一個像素點:
移植完成以后,就可以直接在μC/GUI應用層上設計人機界面。通過其提供的窗口管理控件,為電鐓控制系統設計了主界面、參數設置界面、調試界面等窗口。在各窗口下,根據功能設置的不同,分別創建了l~4個子窗口。重繪函數通過LCD觸摸屏或者時鐘信號激活,發送信號量后,由系統調度刷新LCD顯示屏。人機界面簡單方便,操作設計人性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