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欲推新技術改進芯片性能
——
Intel技術和制造小組主管Mike Mayberry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晶體管設計,以便于讓他們的處理器能裝入更多存儲器,提高產品性能。公司準備在本周舉行的IEDM 2006(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大會上發表他們的“浮體單元(floating-body cell)”計劃。
Mayberry的任務是生產更小的晶體管,浮體單元技術的目標就是提高緩存密度。緩存用來存儲頻繁讀寫的數據,它的速度比一般外部存儲介質快得多,但是SRAM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它需要六個晶體管構建一個單元并存儲1bit的信息。公司的目標是讓一個晶體管就能存儲1bit的信息,嵌入式DRAM基本能滿足要求,但它的缺點是慢,而且貴。
利用浮體單元技術,當你向一塊硅晶絕緣體晶片上的晶體管傳入電荷時,它將像一個電容器那樣保存一部分電荷——這就可以用來表示1bit,科學家們稱這種現象為“歷史效應”。
目前東芝和伯利克的加州大學都在致力于浮體單元的研究,他們的成果主要有兩點不同:BOX厚度和底層電壓。BOX越厚,保存電荷所需的底層電壓就越高,如何取得平衡,就看廠商的選擇了。
Intel對這種技術的改進就是不再采用一個柵極(gate),而是將之分為前柵極(FG)和后柵極(BG),BOX厚度和底層電壓根據需要設定后大小不變,而用調節前柵極和后柵極的方式來控制數據走向。這聽起來像一個三閘(trigate)晶體管,Intel計劃在未來三到七年以內使用它。
正式的文檔會在當地時間12月13日公布,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東芝和加州大學產品結構示意圖
評論